1区应急文化建设总体方案为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公众应急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学深圳、赶深圳”部署要求,依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应急管理现状,以应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瞄准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基础工作,强根固本,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引领城市安全发展,现就应急文化建设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工作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挥应急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为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安全发展。二、基本原则2(一)坚持创新引领。应急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创新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是推动社会公众具有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的内在动力。各镇街(含功能区,以下简称各镇街)和各部门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主动作为,创新开展应急文化建设。(二)坚持示范带动。人民群众是应急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各镇街、各部门要立足辖区和行业实际,积极培育一批应急文化示范单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走近应急文化,宣传应急文化,建设应急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坚持鼓励引导。应急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长期持续性的投入,各镇街、各部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引导村庄、社区居委会、企业、学校以及其他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应急文化建设格局。三、目标任务(一)框架标准。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统一领导,流程驱动,机制保障,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社区落地,点上落实的建设格局,完善以应急意识、应急行为、应急物质、应急制度、应急环境建设为主体,兼顾理论研究、科技支撑层面的应急文化建设基本框架,形成有信息网络,有宣传产品,有教育培训,有排查治理,有演练体验,有活动保障,有载体支撑,有重点工程的应急3文化基本标准。(二)工作思路。按照理念引领,行为养成,环境熏陶,制度保障,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建设思路,采取合并建设、合力建设、重点建设的方式方法,以应急文化为引领,与综合减灾、消防安全、安全城市等其他相关工作统一筹划,合并建设,利用社区文化中心等载体,拓展完善内容功能,紧贴实际、就地取材,打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应急文化活动品牌;围绕应急体系建设联创联建,发挥各部门人员、技术、信息等职能优势,整合优化力量资源,在镇街形成合力,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以社区、企业、学校为重点建设单元,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其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作用,推进形成上联镇街,下接村居,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的应急文化建设布局,提升区域应急文化建设质量效益。(三)目标任务。从区到镇街部门,从村居社区到企业、学校,全面启动,分级负责,建设应急文化系列示范单位(示范镇街、示范企业、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等),确保应急文化在镇街落地,在单位落实。到今年11月底,在30%的村级社区并辖区企业、学校初步达到应急文化建设基本标准;30%的镇级社区并辖区企业、学校达到应急文化建设基本标准,形成可复制的建设模板;到2020年底,80%镇级社区并辖区企业、学校达到应急4文化建设基本标准;到2021年底,所有镇街达到应急文化建设标准。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建设具有本行业领域特点的应急文化示范单位。四、主体内容围绕基本框架、基本标准抓建主体内容:(一)健全应急信息网络。建立区政府、部门和镇街、村庄和居委会、企业和社会力量、信息报告员五级通信网络,健全信息报送机制。结合“七进”活动,完善区域内警示标识,充分挖掘手机、广播的灾害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