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程建设常态化监管机制调研报告创新有效监管和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体制,确保节约政府工程资金预算、提高施工单位责任意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预防干部插手工程,是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20XX县大胆创新,努力拓展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建立了“规划设计方案二次审查、工程预(决)算二次审计、工程材料询价二次复核、工程竣工二次验收、政府采购双轨并行”的“五个二”工程监管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省、市重要会议上做了详细的经验介绍。“五个二”工程监管模式是创新有效规范和监管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体制的生动实践,是扎紧制度笼子的关键举措,是20XX被冠以“xx依法治理试点县”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一、“五个二”工程监管模式产生的背景。20XX县在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四区、差异发展、打造强县”发展战略的道路上,在吹响全面深化县域经济和社会民生改革的号角下,在“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思想搅动下,尤其是该县在全省率先提出“XX县区当景区建、园区当XX县区建、乡村当小区建”的全新建设理念后,陆陆续续上马的项目遍地开花,涵盖园区、城建、旅游、文化、教育、科技、水利、农业等民生领域。然而进入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也相继进入加速转型的快车道,社会形势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全县有些项目出现围标串标、明招暗定、工程质量不过关、政府投资工程资金浪费、领导干部插手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招投标的恶性竞争,造成严重影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XX县认真总结分析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和融合性,工程项目设计没有进行整体谋划和通盘考虑,造成“各敲各的锣、各拉各的股”的现象;二是对标前预算的评审方式单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增加工程量的签证的要求把关不严,造成预算不科学,存在泡沫;三是工程建材的价格询价定价方式第1页共4页单一,没有可比性,造成询价定价机制存在漏洞;四是工程竣工验收草率,工程后续管理和质量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工程成为烂尾工程或短命工程,严重损害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五是政府采购制度不健全,其中存在大量的水分,容易造成“权钱交易”和采购得回扣的现象。针对上诉问题,20XX年以来,20XX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认真谋划有效规范和监管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的新路径。20XX县委、县政府广开言路,向社会征求意见,积极采纳县纪委、财政局、审计局、住建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委和招投标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议,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号脉会诊,提出具有专业性和建设性的意见。20XX年以来,20XX县按照“城乡建设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思路,不断总结完善,着力在“实用性、规范性、长效性”上下功夫,创新和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体制,以部分重点项目试点,逐步在全县推开,成为该县政府工程建设常态化监管机制。二、主要做法一是规划设计方案二次审查。该县成立由规划、建筑、旅游、交通、绿化景观、市政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拟在县城规划区以及乡镇集镇规划区内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居民私人建房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专家咨询委员会审查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再提交县规划委员会审查,审查通过的最后由县政府批准,修改后经再审仍未通过审查的一律取消该项目。二是工程预(决)算二次审计。在工程预(决)算中严把标前预算评审关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增加工程量签证关,明确规定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由财政部门进行监督审查,招标控制价未经审查的,不能进入招标环节,对所有设计变更和增加工程量,由施工单位提出,监理和建设单位认可,监察、审计等部门现场核实,依次签证生效。在此基础上,严格实行结算评审。由财政部门负责,再次核实增加工程造价项目是否符合签证管理里要求,提出结算意见,未经财政部门评审的工程,不得进行决算。第2页共4页三是工程材料询价二次复核。在工程材料询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