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KikMessenger自从10月20日推出以来,短短15天内,用户量突破100万(目前已经突破300万)。破记录的速度让其成为手机app中的明星。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冲击了BlackberryMessenger(BBM)的市场,以至于Kik被驱逐出BlackBerry的应用商店。事实上在Kik之前一直有一个叫做WhatsApp的应用在iPhone上存在了有一年之久,虽小有名气,但也是不温不火。自从国内关于Kik的模式被介绍进了中国,国内厂商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布了各种信(个信、微信、友信),各种聊(米聊、速聊),盛大索性就直接叫Kiki。我不认为这些产品都是有了Kik以后才有这些山寨,这点对很多有创造力的小公司来说很不公平,至少国内一些应用无论在出现的时间上还有在功能上都有贯彻了自己对产品的理解。相反大公司的出品山寨味更浓。图:以上时间均来自各官方报道。我体验了几乎上述所有的软件(以iPhone和Android的体验为主)。Vimi无法注册完成,只能根据其官方博客的功能介绍以及截图推断。本文主要对目前相关软件的功能设计,以及设计思路进行比较,从产品完整性,可用性角度不做过多的分析,因为个人认为目前这些软件都处于一个demo启动的阶段,后面的存在的变数都会非常大,大家都有非常大的空间去竞争,去完善,当然过程中也会有产品夭折。Kik和WhatsApp两款应用,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也基本稳定。米聊以及微信的由于有着最优秀的产品团队的支撑,在上线以后基本可以流畅使用,也相对比较完善。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而相比之下,其他小的团队的产品,在目前这种快速布局竞争的环境中,研发方面感觉到吃力。这对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确实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Kik为什么要比WhatsApp成功的细节比较还是先从Kik说起,Kik团队对自己的产品定位于解决,目前运营商的短信服务的糟糕体验,为用户提供一个最还原现实面对面沟通的实现。它成功了!它做到了:1.对每条信息发送以后做了最细腻的状态反馈,满足用户心心理2.实现了短信发送过程中加入了real-timetexting功能3.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从通讯录对象作为聊天对象来源,简化了流程4.整个聊天的体验非常非常快,也非常纯粹!5.it‘sfree!通过产品仔细比较,关于短信发送以后状态实时反馈,是在WhatsApp的状态反馈机制上作了进一步完善,在UI上做舒适的阐释,体验做的更快更流畅。有趣的是WhatsApp一直可以实现Kik几乎所有的功能,还有更多文件传输服务,但是Kik作为后来者却明显更成功!这点非常让人好奇,我觉得大家也可以一起讨论下:1.Kik叫KikMessenger,很直观的告诉用户这个是一个短信替代工具,而WhatsApp相比不是很明确定位。2.两者大体上的都主要以手机通讯录的作为对象的源,但是在细节上Kik增加了让用户主动搜索添加用户的功能,从用户体验上来讲,一个是对过去IM的体验习惯很好的过渡,WhatsApp完全依赖通讯录的模式,多少让人非常被动,尤其在初装以后。3.WhatsApp为啥要收费?4.另外相比于Kik的专注于用提供用户最佳的聊天体验,WhatsApp似乎更有兴趣在基于通讯录的基础上提供更具创新的工具探索,只是目前提供的传文件、位置分享、联系人的分享互动,不够来的杀手锏,而且这些需求确实存在,但相比聊天这样的持续性的需求,更像是冲动性需求。在推广上势必会增加难度。基于通讯录的关系网络创新的机会如果说实时反馈是对传统短信的主动创新的话,那么我想另一块的立足点就是基于通讯录作为用户的来源。这个也是这篇文章想主要探讨的方向。王煜全在多个场合强调通讯录作为一块颠覆性创新的金矿,是创业者们可以以此去挑战QQ的很好的平台。很明显我们在Kik和WhatsApp的成功路径上可以看到的这样做的好处。1.更快更智能的导入现有的用户关系2.用户在使用一个新的通讯工具以后不需要去维护一个新的网络。3.限制了这种互动行为在自己的真实社交网络之内,因为封闭,带来信用价值4.有利于在熟人之间推广,通常都有对方的号码,只要对方安装以后,可以顺利看到自己,这个体验在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