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教案2 浙教版必修3VIP免费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教案2 浙教版必修3_第1页
1/4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教案2 浙教版必修3_第2页
2/4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教案2 浙教版必修3_第3页
3/4
课题内环境与稳态日期课时1教法谈话,讨论学法比较,分析,综合教具课件或挂图教材分析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难点稳态的概念考点内环境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稳态疑点稳态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内环境的知识(理解)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理解)能力目标1.图形辨析能力2.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2.对立统一及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内容一.内环境3.细胞外液的成分:①水:最多.②无机盐离子:K+,Na+,Ca+,Cu+,Zn+,Mn+,Co+,HPO42-,HCO3-,Cl-,I,F-.③气体:O2,CO2.④有机化合物: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⑤激素.⑥代谢物质:CO2,NH3,尿素.4.内环境的作用:由此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二.内环境的稳态1.影响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因素:PH,渗透压,温度等2.正常人血液的PH为7.35~7.45,过高或过低超过0.4个单位就会出现碱中毒或酸中毒正常人的体温为37.5℃,临床观察表明:P.14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在37℃时约为770Kpa,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3.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缓冲物质(对)的缓冲作用缓冲物质:弱酸-强碱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1)代偿性调节反应: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并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小这种变化.(2)神经—体液调节归纳: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说明: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可变,但又是相对恒定的.三.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如:体温升高: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体内尿素和无机盐过多:尿毒症;低血钙:骨软化病(成人),佝偻病(儿童)高血钙:肌无力典型例题1.(2007全国Ⅱ理综)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2.(2006广东生物)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3.(2002粤豫桂生物)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4.(2001江浙理综)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5.(1996上海生物)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6.(1989全国)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教学后记关于内环境的成分要注意:内环境是指机体内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有时还包括脑脊液、房水等.但是呼吸道中的液体,消化腔中的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可变,但又是相对稳定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教案2 浙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