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预防控制工具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难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自1986年第一次医院感染研讨会、成立院感监控小组开始,到医院感染监控网的逐渐扩大,医院感染相关条例、规章的出台,无不彰显我国医院感染体系的逐步成熟和完善,感染控制成效显著,队伍不断扩大。但是,医院感染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不能疏于防范。近年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相继发生,进一步提升了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关注。0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未能引起医院领导足够的认识,且相关制度也有待进一步落实。在现代医院管理中,“重治疗,轻监测”的观念依然根植于感染管理工作中。医学学科越分越细、专家越来越专,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具体医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但也会导致医务人员知识面狭窄、团体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不能很好的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甚至出现与现代医学管理观念以及预防思想相悖的理念。另外,由于医院感染工作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并不能对尚未发生的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由于追求结果和绩效的因素存在,带有功利性追逐的色彩,更是对“隐形”的预防工作视而不见,从而导致医院感染事件的多次发生。王红梅等曾对1989年至2009年国内较为典型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事发单位均未能有效的开展目标性监测,而是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开展监测。未能对医院感染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是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原因。另外,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是感染工作进行的航标,是医护人员应当共同遵守的。医院或者科室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技术流程等未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则会造成医院感染管理的混乱。2.机构设置不合理,专职人员缺乏设置相对独立的医院感染机构,才能赋予其相应的功能。人力资源作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力量,在制度贯彻、监督以及执行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作是以人为核心而开展的,只有人员配置合理,医院感染工作才能更好的进行。虽然很多医院响应政策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但大多数医院管理科室及其人员,多由保健科长兼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名无实,张映华等通过现场访谈调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某省48所医院133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仅有41.67%的医院有独立的感染管理机构,其余均挂靠于医务处、护理部或其他科室,如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科。这种机构配置方式既不利于医院感染的监测也不利于感染工作的开展。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专业、年龄、职称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从事医院感染工作中年人居多,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未来人员的脱节,专职人员更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不利于人才流出地的感染工作的开展,也严重影响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3.医院感染因素逐步增多随着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经营环境的变化,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也在逐步增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院作为公益性组织而存在,仅依靠财政拨款无法满足内部供给,''以药养医”的现象时有发生,无形中促进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部分医师不能正确把握临床用药指征,采用广谱抗菌药物,不了解患者过敏史,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损害。有研究表明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如:给药时间过长、给药浓度过高、滴速过快、剂量不当各类)与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呈正相关。侵入性操作医学技术不断进步,插管、手术等操作技术日渐成熟,广泛用于临床,同时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医院感染率。侵入性操作的种类以及时间长短均会影响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莫蔚农在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中指出,未使用、使用1种、使用$2种侵入性操作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57%、5.83%>8.78%,医院感染发生率随着侵入性种类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多项研究心]表明留置尿管、肠内营养、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会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且随其应用时间的加长而增加。4.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为紧密,其对于手卫生认识程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