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7-1屋面雨水排除方式1.檐沟外排水(水落管外排水)(小型屋面)雨水→屋面→檐沟→水落管→散水坡→地面→檐沟→铅皮、预制砼水落管→白铁皮、铸铁管。d=75~100mm,间距8~16m。2.天沟外排水:利用屋面构造上所形成的天沟本身容量和坡度排泄雨水(大型屋面)雨水→屋面→天沟→立管→地面或管道天沟长度:40~50m,i=0.003天沟在两跨中间并坡向端墙,雨水斗设在伸出山墙的天沟末端,立管连接雨水斗沿外墙布置,屋外设雨水斗,建筑物内有雨水管道的雨排水系统。图7-1天沟布置示意图3.内排水:建筑立面要求高,大屋面面积,屋面上有天窗,多跨,锯齿形建筑屋面。雨水→屋面→雨水斗→悬吊管→立管→埋地管→出户管→室外管道内排水系统一.组成:1.雨水斗:65型(铸铁);79型(钢焊制)布置: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为分水线,伸出屋面的防火墙可作为分水线,也可在伸缩缝、防火墙、沉降缝二侧各设雨水斗,悬吊管穿越伸缩缝时应作伸缩接头。2.悬吊管:当雨水斗不能直接接立管埋地时,用悬吊管在空中吊设,适当位置接立管。i≮0.003,端头及L>15m,设检查口,检查口间距≯20m。悬吊管:铸铁,安装固定在墙梁衍架上。3.立管:要求和悬吊管同径,且不宜大于300mm,距地面1.0m安检查口。4.排出管:DN≮立管管径。5.埋地横管:DN≥200管道连接检查井:敞开式;管件:封闭式二.分类1.单斗和多斗形式2.敞开式、密闭式敞开式——重力排水普通检查井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密闭式——压力排水密闭三通7-2雨水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汽流动物理现象目的:了解雨水内排系统,由于水气两相流动,管内压力变化,变化的影响因素?规律?从而为雨水管系设计提供依据。一.单斗系统1.雨水斗泄流状态图7-2雨水泄流与各参数的关系曲线按降雨历时,雨水斗泄流状态分三个阶段:①初始阶段0≤t<tA汇水而积F,h浅,随F↑、h↑、Q↑,但q↓,故泄流量和h↑速度变缓。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k——掺气比;h水深浅,进气面积大,而Q小,故k急剧上升,在tA处达到最大。P——雨水斗入口处压力h小、Q小、连接管内呈膜状,管内压力平稳,随h↑、Q↑、k↑、P↑,变化缓慢。该阶段:雨水靠重力流,水气两相重力流②过渡阶段tA≤t<tBh:F↑、h↑→Q↑,但q↓,故h增加缓慢,近似线性,Q↑ωtω↑,而ω不变∴泄洪量增长速率小k:h↑进气面积↓,Q气↓,而Q水↑∴k↓,tB时k=0P:Q水↑,Q气↓,水塞形成,出现抽力,P↑快该阶段,水气两相压力流③饱和阶段t=tBh:淹没雨水斗,不掺气管内满流,因雨水斗安装高度已定,h↑产生的作用小,不足以克服因Q↑在管壁上产生的摩擦阻力,Q水基本不增加。k=0,Q不增加,h↑,泄水由抽力进行。该阶段单相压力流。2.悬吊管和立管内的压力变化第4页共7页第3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7页图7-3单斗雨水系统压力变化曲线①h较浅时,管道泄水能力小。悬吊管——非满流重力流,立管——附壁膜重力流,管系内无压力变化。②h↑,管道泄水能力增加,悬吊管、立管压力变化,压立变化曲线如图。悬吊管,起端正压,末端负压,整个管系由正压变负压,压立零点位置随Q↑而上移,满流的压力零点在最高位置。3.埋地横管的水气流动来自立管的水流具有较大的动能,该动能的绝大部分用以克服沿程阻力和转变为后面井中壅高水位的静水压力,有利于增强管内排水能力。水流特点:①水流掺气水中夹带气泡一方面水平前进,另一方面受浮力。结果,扰动水流,导致水流阻力和能量损失增加,所以,埋地管不能再按单相水流规律计算。②半有压非满水中分离出气泡,在管道上部形成“气室”,具有压力作用于液面上。气室占据了一定的管道断面积,导致排水能力下降,但另一方面,水流具有压力,水力坡度不仅是管道坡度一项,还应考虑由压力变化引起的水力坡度的增值。③波动水跃的流动状态立管喷出速度较高的水流直冲入埋地横管,因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