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学习《易经》的三个重要收获学《易经》可以得到多重启发,我把它归纳为三点,《易经》学会之后,有三个重要的收获。第一,昭示文化的源头。《易经》告诉我们,我们的文化根源何在?很多人问,《易经》是儒家的书,还是道家的书?事实上《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远在儒、道之前就有了。所以你问的时候,是包括《易传》在内的,那当然是儒家的书,尤其我提到《大象传》,里面大都提到君子如何如何,儒家才会强调君子要修德。而我们提到损卦的时候,道家好像也主张减法(损),不主张加法(益)。减法就是减少一点物质欲望,减少一点渴慕,减少各方面的娱乐,通常烦恼来自东西太多。譬如,我现在很穷只有一个选择——生存下去,我就没有别的念头了;我现在有钱了,我有十个选择,该选哪一个呢?选任何一个就要放弃九个,压力就很大了。在《老子》里面就会说“损”,要设法减少。从这里面可以知道,《易经》昭示我们文化的源头。儒家和道家都从里面得到很多的启发,尤其是儒家,孔子本身教很多学生《易经》,一代一代传下来,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都是儒家研究《易经》的代表人物。这些人集体的合作成果,构成了《易传》。《易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基本材料。所以,我们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一定要知道《易经》——《十三经》之首——到底在说什么。第二,指引人生的方向。什么时候应该趋吉避凶,什么时候收敛、要尽量谦卑、损己利人;什么时候可以发展建立国家、建立自己的事业;什么时候、什么时机、该如何做,这叫做指引人生的走向。人生的走向没有标准的方式,别人这样走可以成功,你这样走却不见得成功。因为条件不同或者时机不同,很多人常说,如果在三十年前努力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奋斗,做不到现在的成功,因为还没有改革开放。现在努力奋斗,钱就很容易赚到,因为整个社会条件不一样。过去努力奋斗没有什么效果,现在效果很大,但是不可能一直繁荣下去,将来一定是慢慢平衡下来,让你从注意外在的效果,转向一种自我的修炼。这是必然的趋势。否则你一直往外发展,欲望的深渊是没有止境的。西方人把欲望比作为滚雪球,开始只有一小块,滚到山脚下的时候变成一大片,欲望就是如此,带着你滚,不会停下来。所以,你向外发展到,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自己的生命里面。我曾经特别提到乾卦,开始的时候“潜龙勿用”、“见龙在田”,“九三”、“九四”努力奋斗、进德修业,到“九五”才能够“飞龙在天”,这叫做人生的走向。你不要着急,你说我年纪不小了,那怎么办呢?人家诸葛亮还当卧龙呢?等到出来的时候就一飞冲天。到最后你就要知道,到该退休的时候就要潇洒一点,人生潇洒走一回。退休的时候,知道“亢龙有悔”,“悔”不是坏事,“悔”知道懊恼,你不要等到最后才懊恼,知道将来退休会有懊恼,现在就好好地广结善缘,跟别人好好相处,对年轻人、对属下多照顾一点、照顾多一点,到最后下台的时候,别人还是会感谢你。学到这个之后,人生该怎么安排就很清楚了。《岳母刺字》:君子以致命遂志第三,启发个人的安顿。个人的安顿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乐天知命”,“天”就是各方面的条件,不能改变的都属于“天”,只好接受它,很多时候我们要从忍受到接受再到享受。一个人的享受是跟别人不一样,只有物质享受是享受吗?不一定,还有心理上的享受,但是它需要先下工夫。譬如读书,有人读书很快乐,有人读书很痛苦;读书痛苦的是在忍受,而读书快乐的是在享受。那怎样才是享受呢?中间有一个过程,就是接受。如何才能接受?通过理解。一个小孩子读书想要考大学,高考的时候压力很大,读书不快乐。他不懂得为什么要读书,等到他大学毕业之后,如果他还愿意读书,代表他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3知道读书有味道,可以不断增加观念,知识就是成长,知识就是力量。到后来再进一步,年纪更大了,读书更是一种快乐,就是享受,乐在其中。这就是说,“乐天知命”取决于你个人该如何去做。另一方面是具体的情况。譬如,我最近选择要不要出国读书或者我要不要投资一笔生意,或者是要不要跟什么人做朋友,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