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2页会员资料仅供参考房地产业要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办2014年03月10日(第10期)本期要目楼市格局应“看中间”2近200亿房地产产权项目挂牌待售42014是中国购房焦虑年7房地产业迎来产业地产时代10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升级11楼市调控应转为防范房价下跌162013年1-12月云南省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17“以房养老”国外遇冷21每周报告:2013年1-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分析本期重点2013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水平基本维持在97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始终维持在20%左右,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延续趋缓走势,环比涨幅进一步回落。进入2014年一季度,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市场出现严重分化;一是土地市场与商品房市场冷热差异;二是区域市场的分化;三是房地产企业集聚度加剧造成的分化;四是房地产企业多元化发展;五是思维的分化。第2页共32页第1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2页本周分析楼市格局应“看中间”杭州楼市“一声咳嗽”,全国楼市会“感冒”?一时间,“楼市崩盘论”甚嚣尘上,而且无不将杭州作为例证,一场“看空者”的反击战正在打响。当我们谈论“中国楼市”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适当分类。根据城市大小及其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性划分是较为流行的作法。在这个意义上,一线,二、三线,三、四线城市的划分成为考察中国楼市最基本的标尺。尽管有此划分,但当人们谈论楼市的时候,却更习惯于整体性思维,动辄就是“中国楼市还要再涨十年”、“楼市将崩溃”等等,这样整体性判断却让社会对楼市格局的看法更加片面与分裂,成为造成误解的根源。如果不是有意视而不见,当前楼市“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是显而易见的。即房价过快上涨和较大幅度下跌的城市占比很小,过快上涨的无非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和个别二线城市,“跌跌不休”的说来说去也就温州、鄂尔多斯等数得过来的几个城市,更多的城市房价保持平稳或微涨状态。以2013年房价走势为例,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房价涨幅超过20%,温州等少数城市房价下跌,其他的600多个城市房价平均涨幅不超过5%。尽管楼市格局如此,但在日常讨论中,“两个小头”却被错位地当成是楼市的主流。看涨者、开发商不正是借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来影响公众预期吗?看跌者不也是从个别房价下跌城市来得出“楼市崩盘论”的吗?没有哪个领域将“以偏概全”表现得像在楼市观察中这样贴切。当然,个别城市的房价波动有其趋势性,但忽略为数众多房价趋稳的城市而紧盯着个别房价波动较大的城市,却非理性之举。楼市格局“看中间”应该成为观察、谈论中国楼市的基础。唯有此,才可能发现“楼市暴涨论”“楼市崩盘论”中隐含的误解。当绝大多城市房价趋稳、投资隐匿的时候,如何能得出房价暴涨与楼市崩盘这样极端的结论?另一个被广为传播的误读是楼市调控成“空调”,实际情况如何?在持续的“增供限购”政策作用下,大多数城市房价维持在平稳水平,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只是本期评论第3页共32页第2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2页少数,不少城市还在为高企的库存发愁。楼市远未到健康发展的程度,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楼市格局。无论看涨者和看跌者找到多少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楼市的大格局就摆在那里。中国楼市的参与者都知道,楼市趋势的继续或反转并非来自市场或他们的预测,而是来自于政策。于是乎,各色看法、判断甚至惊人言论无不是裹挟着民意打“影响政策”的主意。事实清楚不过,在认清楼市格局的基础上,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是当前稳预期稳房价的关键一招。而长期来看,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无可避免地将成为中国楼市发展的方向。◆国务院批复不动产登记联席会议制度据国土部网站消息,国务院批复统一建立不动产登记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根据批复内容,该机制主要是协调解决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和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的工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