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SAS)一、教学目标1.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2.难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教学过程:(一)板书标题,呈现教学目标:1.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二)引导学生自学:看教材:课本第8页------第10页,把你认为重要部分打上记号。完成第10页的练习1、2。想一想:1、哪些条件可以得到相等的角?2、你是怎样理解夹角的?夹角一定要写在中间吗?3、你对图11.2-7是怎样理解的?8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认真自学,并完成P10练习(四)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讨论P10练习3.学生自由发言,集体讨论课本图11.2-7所要表达的意义。(五)引导学生更正,归纳:1.学生作图,SSS与SAS在作图上有什么不同?2.三角形全等条件2(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注意:条件中的角一定为两边的夹角,SSA不可以证明全等。(六)知识应用1.如图,AC=BD,∠CAB=∠DBA,你能判断BC=AD吗?说明理由。2.如图所示,AB=DE,BC=EF,AC=DF,AM、DN分别是△ABC和△DEF的中线,AM、DN相等吗?写出依据.3.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结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七)课堂练习完成《全品》听课手册P2-3页,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SAS)。(七)作业:1.习题11.23、4、10小题2.《全品》作业手册课时作业(三)3.预习课本第11页至第12页,并完成第13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