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10的认识课型新授教学方法面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2)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2、比大小(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以填什么?10○□(2)9○□3、10的写法。....(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2)请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3)在书本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4、10的组成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4)汇报板书10的组成(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老师听。三、课堂小结效果....教学内容连加课型新授教学方法面授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主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出示10之内的加、减法,请同学们口算。2、出示图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二、探索新知1、引导观察师:同学们,芳芳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芳芳在干什么?....(出示芳芳在喂5只小鸡)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师:请同学们观察,认真看发生了什么事?出示来了2只鸡的图片。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5=2=7)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出示又来了1只鸡的图片。2、交流、汇报。①问:你看到了什么?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②学生汇报。师:芳芳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师: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生:不一样。师: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不是。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师:像这样一个数加上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①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②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师板书:在5+2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并把得数7记录在横线下面,再在7+1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写出得数8。5、做一做:学生摆小棒,先摆出4根小棒,再摆出3根小棒,最后摆出1根小棒,一共是几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呢?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效果教学内容连减课型新授教学方法面授教学目标1、知道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难点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主要教学过程一、学习连减1、出示挂图问:先有几只鸡?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问:又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2、揭示课题:像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