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农业的概念与特点;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农业区论;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当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学习重点、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论及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构思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情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设学习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问题情景,以学生自主观察,探索等新鲜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师生互动共同实现三维目标。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农业生产的有关资料和图表。2.学生:◆课前学习:预习课本知识,并记录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分组调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状况,以实际调查、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每个调查小组只调查某一区域;调查的主要内容有: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位置。②影响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③农业的发展历程。④农业的耕—种—生长—收获的生产流程。⑤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农业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整理,写出某区域农业生产的调查报告。教学过程设计◆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方案1: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卷首语中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龙井茶到日本种植的不好?以问题的方式导入,从而导出农业区位及区位条件。方案2:以学生调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各自调查的结果,来导入新课。◆释疑解惑,导学点拨学习内容及过程设计学习方法及备注用心爱心专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了解农业的定义及特点。定义: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特点:1)地域性;2)季节性和周期性。2.[师生互动](探究)下列各地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主导)(1)华南的双季稻种植。(热量)(2)上海郊区的乳畜业。(市场)(3)杂交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良种)(4)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机械)读书指导法讨论定答案用心爱心专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5)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交通)(6)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生产。(土壤)3.[生生互动]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的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古代农民,一组代表现代农民。(结合图3—1—2,引导学生逐项进行分析,必要时教师补充部分背景知识。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学习,了解了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但人们对食物的偏好、宗教的禁忌政治影响和关税的限制、农业土地政策等人文因素对农业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食。4.打开知识窗《农业区位论》引导学生读课本(1)说出农业区位论的含义。(2)说出农业区位论的理论内容。(①假定一个大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也就是唯一的市场,并与周围的农业地域组成一个孤立的区域。该地区自然、技术、交通条件等都相同,则离城市越远,农产品越高;越接近城市地价或租金越高,农民的选择应是带来纯收益最高的那种农产品。因此,农业布局形成以此城市为中心的三个同心圆地带。②同现代农业区位的差别:现代农业区位论除了考虑市场距离以外还考虑自然、社会、政策等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并注意农业区域优化组合,为农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分析讨论读书指导法阅读课本用心爱心专心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农业区位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5.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的活动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找出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有哪些区位优势?(1)自然条件方面:①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②地下水源丰富。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社会经济方面: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