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的题材类型。2、了解古典诗词的常见的感情类型。3、掌握古典诗词思想感情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方法。二、教学难点:掌握古典诗词的分析和答题规范。三、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一、习题试做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二、掌握不同类别的不同鉴赏角度和方法: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让学生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1、咏史怀古诗:这类诗可分为两类:①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评判历史,总结规律。如王安石《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中认为项羽大势已去,已失云民心,即使卷土重来也不会成功的。②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a、缅怀前贤,表达敬仰赞颂之情,如杜甫《蜀相》就是表达遭逢乱世、流离失所的诗人对诸葛亮这样匡世救民英雄的敬仰和渴望之情;b、类比对比,寄托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c、借古讽今,哀叹盛衰,如刘禹锡《乌衣巷》;d、总结经验,以古鉴今,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史实,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这类诗有的以景衬情,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的议论引发,有的正反对比,有的侧面烘托。主要是用典,“燕然勒石”表示对建功立业的渴求;“廉颇”表示老骥伏枥,尚思立功报国;“封侯”表示报效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壮志;“新丰客”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希冀能被明主任用;“楚狂”“接舆”喻不满现实、佯狂处世的隐士;“青冢”即昭君墓,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南冠”“楚囚”指被羁縻的正义之士,或诗人身陷囹圄;“冰心”喻高洁的品质;“王孙”指高人隐士;“五柳先生”指高人隐士或隐居之地;“不系舟”喻漂泊不定的生活,或不羁的性格;“新亭泪”“新亭风景”表示对国势衰颓的感伤,寄寓爱国忧时的情怀;“玉树手庭花”表淫靡之音、亡国之音。2、送别悼亡诗:这类诗主要表达:a表达离愁别绪,多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意和凄凉悲伤之情;b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深厚的友谊,留恋之情;c、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d、表达自己高洁远大的志向;e、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之情。诗人送别多在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所写景物无外乎落日余晕、流水通波、江风雨雾、平沙飞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类,正所谓“登山临水送将归”也,而且多从大处、远处和动处着笔给人一种知交远别的失落感,这些意象构成一种一种荒寒悲凉、空廓深沉的意境,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表达诗人缠绵凄切悲伤惆怅的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多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3、思乡怀人诗:这类思乡怀人诗主要内容为:a、羁旅愁思,诗人漂泊天涯,久羁不归而悲愁思念之情。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