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爱心专心课题:第二节离子反应授课班级高一(18)(19)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引忖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重点电解质的概念难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一、电解质1、电解质:凡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5)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与它所带电荷。(6)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是非电解质。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3、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的式子。NaCl=Na++Cl-Al2(SO4)3=2Al3++3SO42-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第1课时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让大家完成了对化学反应的分类,现在再次回顾一下化学反应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副板)化学反应(过渡)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习离子反应。(板)第二节离子反应(引入讲解)我们在初中做过导电性实验,请大家举例说明哪些物质可以导电,哪用心爱心专心些不能导电,它们是在何条件下才能导电?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要引入下面一个概念:(板)一、电解质1、电解质:凡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讲解)这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突出“或”与“和”,“交集”与“并集”的关系,研究的对象都是“化合物”举例: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有,属于电解质的,属于非电解质。HCl气体、NaCl固体、NaCl溶液、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石墨、蔗糖、酒精、硫、铝、CaCO3、BaSO4、氨水。分析上述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电解质概念时还需要注意:(板)(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5)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与它所带电荷。(6)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是非电解质。(思考)电解质导电是在什么条件下呢,为什么要有这个条件,是否是由于水的原因?(观看)NaCl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和电离动画(课本P30)(讲解)将NaCl放入水中,由于水分子作用减弱了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使NaCl发生电离并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水合阳离子)与水合氯离子(水合阴离子)2、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讲解)如果用化学符号把NaCl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表示出来NaCl=Na++Cl-3、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