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一,导入美丽的诗歌词句诉说了文人的细腻情思,先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古往今来,文人的愁情“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李清照又是怎样诉说愁思的呢?让我们通过一曲《声声慢》来体会吧。二,展示学习目标一起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请大家齐读1、诵读体悟,感知“愁”的多重内涵2、品鉴意象,学习词人抒情技巧(生齐读)三,初读1,诵读是帮我们走进诗词,走近作者的金钥匙,请大家自由的朗诵一遍,注意,要“读对字音,读准节奏”。好,哪个同学来为大家读一下?、、、我找另一个同学点评一下(主要正字音,划清楚节奏)2,你感觉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对,是哀婉的,悲戚的。如果用原文一个字概括--“愁”应怎样读出这种感觉?(节奏读慢、注意重读、加深感情)请同学们再深情的诵读全诗。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四,品读1、同学们读的非常深情,可谓“字字含愁,声声是泪”,那词中是怎样表达这悲戚之情的呢?请从上下片各找出一句最能直接体现词人愁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后人批“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有没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你的看法?(提示问:用“寻觅、冷清、凄惨、戚然”行吗?原词好在哪里?)运用了“叠词”,作用:1,)增加韵律美感,徘徊婉转,易于吟咏唱和2,)增强表达效果,使得感情更加饱满,像女子的呜咽,悲悲切切,十分形象寻觅是迷惘的动作,应读出缓慢;冷清是结果,应轻读,降调;凄惨是心情,一字一顿,字字泣血。再试着读一读2、寻觅不得,又低吟一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意“光景、情景”,这个词比较有意思,不仅是可用于现在,也可用于过去和未来时态。那词人究竟看到了哪些光景,又回忆或联想到什么,进而发出了这厚重的感慨呢?(PPT)词中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哪些愁绪?(试结合诗句分析)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为何感到酒淡?在什么天气下饮酒?(“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气冷暖不定,一如自己这空虚孤寂的心、沉闷积郁的心,我实在是辗转反侧,无法入睡。顾影独饮,可怜一杯玉露琼浆下肚却索然无味,浓厚的是我的愁思、我的孤独,寡淡的是冰冷的酒水,是凄凉的世间。谁道“拟把疏狂图一醉”?我却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冰冷的酒水,凄寒的“急风”,怎么能抵挡这彻底的凄冷呢?可怜凉的不仅是我的身体,更是那颗无所寄托的心(怎敌他晚来风急!加重语气,读出叹号)#为何见了“过雁”而更伤心?“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雁不正是《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鸿雁吗?新婚燕尔,鸿雁传书,那大雁为他们传情达意,可如今,大雁仍在,而心上的人儿呢?不仅如此,大雁从北方故乡而来,南飞过冬,尚且可以返回故乡,但自己呢,国运衰微,只得流离颠沛,想要回去又何其艰难!本来就“正伤心”,看到过雁是旧时相识,颠沛流离之苦,孀居之苦满溢心房,这愁苦便更添一重了!以悲戚之心,观周边之景,物皆着我之色。词人把情寓于景之中,正是借景抒情#“黄花”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有什么象征意义吗?《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即菊花,为何满地?因被急风吹落,因残败而凋零,堆积在一起,是那样的憔悴,正如词人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已经逝去。国家破败,颠沛流离,作者身体状况极为糟糕,而没有爱人相伴,没有精神寄托,她的心已死,她的人更加干枯。还有谁“堪摘”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别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一叶知秋,本身牵愁惹恨;秋雨缠绵,细碎而淋漓。“梧桐雨”点点滴滴,深深打在词人心上。生命无情,一连串的打击摧残她的身心,即便想要排遣,却没有任何一点的出路。只能独自守着窗儿,慢慢的挨到天黑,可雨打梧桐,滴滴是痛,声声是愁。哎,她的苦楚对谁说,对谁说呢?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