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19世纪60——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特征】:(1)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与形成,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走出近代化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近代民主思想开始产生,维新思想逐步成为历史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单元知识框架】: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1、列强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2、社会变化;1)社会性质:甲午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2)经济结构:①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冲击着自然经济;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③甲午战后,列强加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3)阶级结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产生;二、各阶级的救亡图存;1、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2、民族资产阶级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3、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考点一洋务运动一,基础知识:1、洋务派、顽固派代表及主张;1)产生的背景:内忧外患;2)人员的来源:洋务派为实权官僚;顽固派为腐朽贵族官僚。【重点优化】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主张代表目的根本目的洋务派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奕、曾李、左张一镇压人民反抗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封建统治倭仁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歧实质是在维护清朝统治方式上的分歧,是在对待外洋事物上的差异。2、慈禧的态度及原因;用心爱心专心——暂时支持洋务派的态度。原因: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的洋务派。【延伸拓展】洋务派与列强的关系;①从洋务派的初衷看:带有抵御外侮的目的,具有爱国的性质。②从洋务派的指导思想看:抽掉了“制夷”的内容,而主要是为了镇压农民革命,具有反革命的性质。③从对外战争来看:洋务派奉行避战自保的妥协方针,直接导致了对外战争的失败。【重点优化】比较洋务派、顽固派、抵抗派与早期维新派的区别;阶级属性:前三者属于地主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了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利益。主张: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但限于思想领域。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且付诸实践。顽固派主张利用传统文化抵抗侵略。早期维新派在学习西方上,强调政治制度的学习。3、洋务运动兴起时间、势力、推动机构、宗旨;19世纪60年代;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总理衙门;(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师夷长技以自强;【重点优化】洋务运动得以推行的原因;①洋务派握有地方实权;②总理衙门的推动;③慈禧的支持;④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4、洋务运动的内容;①前期(60~70年代)主要兴办军事工业。(旗号:自强)②后期(70~90年代)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兴办民用工业。(旗号:求富)③筹建海防。(三支海军,一个机构)④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影响深远)【重点优化】洋务企业的特点和性质;——性质:军事工业: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买办企业。民用工业:带有一定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军事工业的特点:生产方式采用近代机器生产兴办政府出资兴办产品用于武装军队用心爱心专心管理采用封建衙门式目的镇压人民,反抗侵略,维护统治——民用工业的特点:生产方式采用近代机器生产兴办大多是私人投资兴办产品一部分用于军事工业,绝大部分销售于市场管理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目的虽为了解决军事工的困难,但主要为了获得利润——但在组织管理与产品用途上,还受封建统治的直接控制,具有明显的封建性。【延伸拓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异同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相同生产方式机器生产机器生产不同点生产目的国家使用获取利润经费来源政府调拨多种渠道管理方式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