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以海带提碘和海水提溴为例,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2.以海带提碘和海水提溴为例,形成物质分离、富集、提取的基本思路,体会绿色化学观念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一、海带提碘1.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1)检验原理①2I-+Cl2===I2+2Cl-或2I-+H2O2+2H+===I2+2H2O(填离子方程式)。②碘单质遇淀粉变蓝。(2)实验流程步骤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原理及实验流程(1)原理①选取氧化剂(氯水)将I-氧化为碘单质,离子方程式:2I-+Cl2===I2+2Cl-。②溶液中的碘单质用苯或CCl4萃取、分液提取。(2)实验流程3.萃取与分液(1)萃取:利用某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能力的不同,用一种溶剂将其从原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2)分液:利用分液漏斗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分液操作一般与萃取结合使用。(3)操作方法(4)注意事项①振荡时,要不时的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②分液时,要将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防止液体飞溅。③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恰好流尽时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出。④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保证上层液体尽量少地沾附下层液体。海带、紫菜中均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如下,思考解答下列问题:(1)碘在海带中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2)实验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操作④可选用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操作⑤中可选用的有机试剂为________(填字母),说明未选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四氯化碳B.酒精C.苯(5)为使海带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答案(1)碘化物(2)过滤(3)氯水(或溴水)2I-+Cl2===I2+2Cl-(或2I-+Br2===I2+2Br-)(4)AC酒精与水互溶(5)漏斗、分液漏斗拓展延伸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碘(1)碘单质与浓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I2+6OH-===5I-+IO+3H2O。(2)反萃取法:像这种将富集在四氯化碳中的碘单质利用化学转化法重新富集在水中的方法。1.下列关于四氯化碳用于萃取碘水中碘的理由不正确的是()A.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B.四氯化碳与水和碘均不反应C.四氯化碳与原溶剂水互不相溶D.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萃取剂的选择条件。萃取剂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与原溶剂、溶质不发生反应,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2.为了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溴化钠,常用方法是往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发生反应:2NaBr+Cl2===2NaCl+Br2,然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经振荡、静置、分液,可得到氯化钠溶液。下列分析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的操作叫萃取B.苯层在上层或四氯化碳层在下层C.可以用酒精代替苯或四氯化碳D.氯气单质置换出了溴单质答案C解析由2NaBr+Cl2===2NaCl+Br2可知,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有单质溴生成;用苯或四氯化碳可萃取反应后溶液中的溴,苯的密度比水小,苯层在上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四氯化碳层在下层。酒精与水混溶,不能做萃取剂。3.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干海带――→海带灰――→悬浊液――→滤液――→碘水――→碘的CCl4溶液――→碘的悬浊液――→单质碘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B.含I-的滤液中加入氯水后,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C.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D.碘水中加入CCl4得到碘的CCl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答案A解析灼烧固体时应在坩埚中进行,A项不正确。4.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