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史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流合作的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地影响;新时期多边外交的原因、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视频、图片和相关材料的分析,逐步提高学生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使学生认识到一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的演变,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是一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中国外交政策是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的相应调整。可整合为三个阶段:新中国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的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外交。【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新中国的外交,甚至还能讲出不少外交小故事,但他们对我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制定、意义并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作深入的分析。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课堂小辩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放映《歌唱祖国》歌曲和新中国历届外交部长图片,让学生在强大的民族自豪感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2.角色转换法:对于重点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处理方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难点: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分析。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补充必要的图片、材料,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教学过程】幻灯片播放《歌唱祖国》,同时展示“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歌唱祖国》,我们大家都为祖国走向繁荣与富强而自豪和骄傲,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国力日渐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外交舞台上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田中角荣从赋诗称赞周恩来“躯如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既是对周恩来外交风度的称赞,也是中国外交不断崛起的缩影。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课件展示:新中国的外交。(板书)师:探讨新中国是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先看课标。课件展示课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学生朗读完后解读课标。师:按时间分,第1部分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3部分是70年代的外交,第4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新中国的外交突破和外交政策的成熟,70年代的外交是改善与西方大国关系,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师:通过刚才课标的解读,新中国的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是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看下面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