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1.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学习,逐渐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以培养自己精益求精的学风。3.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修改文章的一些基本方法。[专题扫描]一般说来,人们写文章常常是先打好腹稿,一气呵成,否则,就很可能思路阻塞。写写停停,思维中断,事倍功半。初稿完成以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这就需要修改修改是写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写文章要经过数次修改,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使之达意、准确、精练、顺畅。俗话说:“善作不如善改。”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强调过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如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也曾写道:“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精心修改的产物。修改是认识不断深化、表达不断完善的过程。修改文章不仅是推敲词句的问题,说到底,是判断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是否恰当的问题。客观事物和语言之间,确实存在着对应性和唯一性,要想反映正确,就不能用类似的词敷衍了事。人们认识事物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思维过程,在写作上,就表现为从粗略的草稿到精细化的定稿的过程。,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人说:“作十篇不如改一篇。”对文章的初稿不断进行审视、检查,作者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进一步的思考、修改中作者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在实践中达到新的自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地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另外,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的表现。,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部分通过对《走进“快乐大本营”》一文和《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中的片段的原稿与修改稿的对比,很直观地展示修改后的良好效果。第二板块“活动体验”部分通过对《上海很“杂”》等四篇文章或片段的分析,让我们了解“调整结构”“润色语言”“综合修改”“修改比较”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板块“写作实践”部分,通过三道题的设计,训练学生修改片段及整篇的能力。第四板块“资料链接”部分,引用了中国古今文学家关于修改的议论,以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对应学生用书P95]1.从《走进“快乐大本营”》的修改看,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来修改文章?[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删,删去那些与主题无关、空洞、重复的内容;增,增加深化主题的内容,增加表述单薄的内容,增加记叙不具体的内容;改,不利于主题突出的要改,缺少关照对应的要改,记叙啰唆的要改,详略不当的要改。2.吕叔湘先生对《澜沧江边蝴蝶会》片段的修改对你写作有什么启示?[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对照原文与修改稿不难发现,作者路上所见并不是文章重点,所以应尽量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许多枝蔓(几乎将近原作的一半)被删去后,蝴蝶盛会的情况更加突出,全文更见精致优美。突出重点应是写文章处理详略的原则。3.请指出《上海很“杂”》一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理出一个合理的思路。[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从第4段开始文章的思路出现混乱,这里有一个顺序的问题,常规顺序应是,先写历史,再写今天和未来;先外部,后内部;先面,后点。本文显然有违常规,显得十分混乱。调整一下即可,将第8段移作第4段,将第7段移作第5段。4.鲁迅为什么对《藤野先生》作那样的修改?对你写作在运用语言方面有什么启发?[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