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梳理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的历程,完整把握太平天国运动。(时空观念)2.运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原理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转折及其失败。(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说明《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与落后性。(史料实证)4.《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家国情怀)一、金田起义1.背景(1)鸦片战争的影响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部分手工业者破产,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②鸦片的输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③战费和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2)清政府吏治极端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3)天灾不断,广西各种矛盾尤为突出。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3.爆发: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二、天国兴衰1.初期发展(1)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相继攻克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一些重要城市。(2)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定都于此。2.进入全盛(1)军事上:为拱卫天京,进行北伐和西征。(2)政权建设上: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3)结果: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3.天京事变:1856年,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4.挽救危局(1)军事: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被起用,士气重新高涨。(2)政治: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5.走向失败(1)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2)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城墙,太平天国运动失败。6.历史意义(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2)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史料①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③凡当收成时……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④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父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直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⑤照旧交粮纳税。[解读]①②说明要平均分配土地。③④涉及的是有关产品、钱财分配的国库制度。⑤说明《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得到实施。[思考](1)第一段史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具体涉及社会经济的哪些领域,有何进步意义?2(2)第二段史料中“照旧交粮纳税”反映出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存在什么问题?提示:(1)思想观点: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领域:土地分配、劳动产品分配和消费方式等。意义: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2.《资政新篇》史料⑥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⑦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洪仁玕《资政新篇》[解读]⑥⑦说明《资政新篇》主张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思考]史料中,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提示:主张:效法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资政新篇》继承和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2)区别二者有关社会发展趋势的设想和经济主张、观点是相反的、矛盾的,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①《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一切私有财产,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②《资政新篇》允许私有财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