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读文本)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本诗是李白的一首游仙诗。诗歌一开始就以瀛洲仙山为楔子和陪衬,令人对天姥产生亲近和向往之情。接着,诗人又以极度夸张的语言描写了天姥的奇岸伟峻,从而使天姥山变成了超现实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为其后的梦游渲染了气氛。第二段中的梦游,由传说和神话故事加上诗人惊人的想象力构成,妙不可言。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水乳交融,使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倜傥潇洒、傲岸不羁,增强了全诗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的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生喟叹。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天姥(mǔ)忽已暝(míng)剡溪(shàn)渌水(lù)谢公屐(jī)石扉(fēi)訇然(hōng)觉时(jiào)[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实在)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插)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凭借)迷花倚石忽已暝(傍晚,天黑)列缺霹雳(云中的缝隙)丘峦崩摧(断裂)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惟觉时之枕席(睡醒)失向来之烟霞(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眉)2.通假字列缺霹雳(通“裂”)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云青青兮欲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用作动词,侍奉)对此欲倒东南倾(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南)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名词用作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栗深林兮惊层巅(使动用法,使……战栗,使……惊骇)5.文言虚词四、特殊句式疑问句别君去兮何时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五、文学常识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唐代诗人,被人们称之为“诗仙”。2.古体诗,又称古诗,也叫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而称的诗体。多数五言或七言句,也有夹杂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今体诗(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六、名篇名句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这句话中诗人借用了两处典故,使诗意难以一下子理解清楚。“谢公屐”一典出自《南史·谢灵运传》,说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他有一种独特的木屐,屐底装有灵活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