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元曲三首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蟾宫曲·叹世》通过“咏史”来达到“叹世”的目的。“叹世”本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却无一字言及当世。“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本是历史上极为壮丽的一页,但却被作者说成是瞬息幻无的南柯一梦;韩信虽屡建奇功,却不能因世而立身。看来功业无用,世道无常,人生如梦,其牢骚之态跃然纸上。这种借古吟今的曲笔,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四块玉·别情》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浅语深衷。不用静止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运用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相思之深、相思之苦;亦不用静态的景来衬情,而是不断地变换景物来表现人物的相思之愁,“渐远渐无穷”是这首散曲的闪亮之处。《哨遍·高祖还乡》以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语言、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个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微贱时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且语言辛辣风趣,是元散曲的代表作之一。基础梳理一、字音识记蒯通(kuǎi)银铮(zhēng)小觑(qù)揪捽(zuó)斛斗(hú)拽坝(zhuàibà)二、重要词语1.一词多义2.相关成语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三、文学常识1.马致远(约1250—约1324),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元代散曲作家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元”。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现存小令115首,套曲16套。后人辑为《东篱乐府》。他的散曲题材较广泛,以叹世归隐最多。艺术上很有特色,意境开阔,遣词放任,构思巧妙。风格以豪放为主,又有典雅清丽的一面。代表作有套数《夜行船·秋思》、小令《天净沙·秋思》。著有杂剧16种,现存7种,以《汉宫秋》最著名。2.关汉卿(约1234—1300),号已斋叟(或作已斋、一斋)。元代杰出的戏曲家。他精通音律和戏曲艺术,能吟诗演剧,歌舞吹弹。著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8种,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他是元杂剧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堪称元曲中的巨擘。关汉卿不仅是杂剧大家,也是散曲大家。今存套数13套,小令57首。3.睢景臣,生卒年不详,元曲作家。写过3个杂剧,均不传。今存散曲套数三套及一些断句,《高祖还乡》最为有名,是他的代表作。4.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小令一般只有一支曲子,而套曲则由多个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散曲中的套曲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由同一宫调的几支曲子连贯而成,如《哨遍·高祖还乡》就是由同属“般涉调”的8支曲子组成。8支曲子分属于“哨遍”“耍孩儿”“煞”“尾”4个曲牌。二是无论有多少支曲子,都必须一韵到底。从语言风格上看,曲的语言以通俗为本色。一般的说法是诗庄、词媚、曲俗。明人王骥德在《曲律》中说:“诗之限于律与绝也,即不尽于意,欲为一字之益不可得也。词之限于调也,即不尽于韵,欲为一语之益不可得也。若曲,则调可累用,字可衬增。诗与词,不得以谐语方言入,而曲则惟吾意之欲至,口之欲宣,纵横出入,无之而无不可也。”四、名篇名句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2.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剖析: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被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醉不醒,哪管他成败是非。这是一种悲凉的嘲世和自嘲。元代文人对名利是淡泊的,一心归隐,很恬静,也很平淡。其实,更深层的真实原因是,元廷令他们根本无力“近是非,争名利”罢了。但是同时这也解放了历代为功名而学的文人们,他们获得了相对的思想上的自由。2.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拂袖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剖析:女主人公“凭阑”远望情人去路而神伤,“溪又斜,山又遮”乃客路光景,“人去也”则完全是痛定思痛的口吻。“凭阑”写出女子惆怅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酸楚的眷恋之苦。本来目送爱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