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本文作者所表现的文本内容。2、能力目标:了解“颂”的文体特点,学习片段式的表现形式,体味作品隽永的散文语言。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情赞美,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本文作者所表现的文本内容以及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的抒发。教学难点:了解“颂”的文体特点,学习片段式的表现形式,体味作品隽永的散文语言。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在教学本文时,教师着重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尤其是通过课前的读音,让学生陶醉在作者所表现祖国大好山川的壮美之景上,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和阅读,要他们无论过多少年都会记得此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由音乐《我的中国心》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无论你走到哪里?你的心中时时都装着一颗“中国心”。在我们的心里,祖国永远是最美的,最值得深情祝福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黄药眠先生的散文力作《祖国山川颂》,来共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并深情地为之祝福。2、作者简介。黄药眠(1903.1.14-1987.9.3),广东省梅县人。中国政治活动家,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美学家和新闻工作。建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50年代初期和中期,先后出版《沉思集》、《批判集》、《初学集》。“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但仍坚持写作。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名誉。此时,他虽年事已高,仍陪加努力,积极为四化大业辛勤地工作,任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发表了《悼念》等诗歌、散文、美学和艺术学论文,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黄药眠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一、二、四、五届中央常委)、民盟参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作协常委、顾问;全国高校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1987年9月3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4岁。3、想起同乡。想到广东梅县,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名人,那就是林风眠先生。(这里被誉为“双眠”)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法国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6年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等学府暨中国美术高等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后来隐居于上海淡泊名利,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常务理事,理事。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二、感知作者的抒情方式黄药眠在此文中,强烈的爱国情感溢于言表。作者通过对祖国优美山川的细致描绘,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热情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美、祖国文化积淀的丰厚、祖国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崇高,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大大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决心。(一)、理解作者情感抒发的类型1、直抒胸臆(直接借景抒情)因为作者的情感是炽热的,而炽热的情感还是通过直抒胸臆的形式来抒发更好。爱国之情埋得太深太久,只有直抒才能体现效果。请同学们找找,哪里是属于直接抒情的。明确:我爱祖国,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留恋和爱抚。多么奔放的语言,没有丝毫的做作,体现作者对祖国无尽的爱。2、在景物的展示中体现情感。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山水有情,草木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