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常见的分散系胶体本节教材位于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的第一课时,学生已学习了物质的分类,了解了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且学生已基本掌握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对物质进行分类,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从本质上(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浊液、胶体、溶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本节课知识逻辑性比较强,系统性较强,概念性知识较多,课上要强调,对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教学目标:1、掌握分散系基本概念,能根据本质判断出分散系类别;2、掌握胶体的性质及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3、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分离胶体、溶液和浊液;核心素养:通过对概念的深度剖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利用知识的分点、分层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的系统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胶体的性质及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学生回顾初中知识,思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引入】我们常见的混合体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各自有什么特点?三者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投影】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如NaCl溶液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水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共同点: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讲解】一、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强调:①分散系:混合物②相对多少:分散剂>分散质【板书】分散系【设疑】分析NaCl溶液、泥水、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分散质、分散剂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投影】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液、固)我们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九种,气气、气液、气固等。【讲解】阅读课本,我们还可以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是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0-9~10-7m的分散系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是浊液。【板书】分散系的分类【设疑】思考:胶体、浊液、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设疑】思考:溶质=分散质?溶剂=分散剂?【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溶质、溶剂概念只适用于溶液,而不能用于其它分散系。【投影】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血液、豆浆、牛奶、墨水、烟、云、雾、有色玻璃等【讲解】胶体的分类:按照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气溶胶分散剂为气体(如烟,云,雾等),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如Fe(OH)3胶体等),固溶胶分散剂为固体(如有色玻璃)【投影】展示图片。【设疑】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实验一,思考:如何区分溶液与胶体?【讲解】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注意: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原因:胶体粒子较大(1--100nm),对光具有散射作用,光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讲解】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停的、无规则、无秩序的运动。注意:任何微粒都有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特有的性质3、胶体的电泳原因: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4、胶体的聚沉胶体聚沉的方法:⑴加热⑵加电解质溶液⑶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例如:卤水点豆腐、三角洲形成应用:静电除尘【设疑】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硫酸溶液,结合胶体的性质,思考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先产生沉淀(加电解质聚沉)后因发生反应而溶解。【设疑】思考:如何分离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讲解】胶体的净化(渗析):将胶体与溶液的混合液装入半透膜,然后浸入在蒸馏水中,使溶质微粒分离出去的操作叫做渗析。半透膜:指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离子)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由鸡蛋壳膜或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动物肠衣膜等制成。原因: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应用: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