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讲述: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依托课程标准,将课本知识重新整合,借用《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的主题曲《梦想》,以梦想为主线将本课分为三个篇章:一、虚幻的梦想---空想篇,二、璀璨的梦想---科学篇,三、血染的梦想---实践篇。分别讲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局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内容和意义,巴黎公社产生的背景、措施、失败原因、意义、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和发展有可借鉴之处,因此情感升华部分结合中国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二、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敢想、敢说、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所以本节课会采用视频、提问、史料阅读、微课、课堂讨论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能力。三、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理解探索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原因;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2、通过材料创设情境,结合课本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通过问题探究能够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通过观看视频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3、自主学习巴黎公社建立的背景、采取的革命措施;小组合作探究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师生合作总结巴黎公社的意义以及经验教训。4、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诞生、实践的相关史实,联系现实,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才能让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辉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一、导入环节:播放韩磊演唱的《梦想》MV(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的主题曲)视频。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思维迅速拉入历史课堂。二、讲授环节:1、图片式材料、文字式材料、表格对比。2、微课。3、视频效果:通过微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创设材料情境,表格对比,化难为简,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重温文字材料题的解题技巧。三、知识构建:知识树。效果:使学生形成本课的知识线索。四、情感升华:1、滚动出示图片。2、配音乐。3、教师依据歌词解说效果: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才能让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辉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情境导入播放韩磊演唱的《梦想》MV,教师点播,MV的画面中浓缩了社会主观看视频,思考问题音频,视频,PPT义这50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1、通过图片、材料、表格讲授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内容,巴黎公社产生的背景、措施。2、播放“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的微课,讲授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3、播放马克思主义诞生意义的视频。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观看微课,学习方法。3、观看视频,深刻理解。1、图片式材料、文字式材料、表格对比。2、微课。3、视频评价教师点评小组讨论,成员互评体系构建教师展示图片的基本架构学生自主建构PPT、白板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备课思路:依托课程标准,将课本知识重新整合,打破以往思路,开展教学。借用《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的主题曲《梦想》,以梦想为主线将本课分为三个篇章:一、虚幻的梦想---空想篇,二、璀璨的梦想---科学篇,三、血染的梦想---实践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