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美的发现,学会抒情课时1授课班级考点、知识点阅读鉴赏F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回顾有关抒情的知识,如抒情的概念、角度、手法、等。2、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明确抒情要有真情实感。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重、难点1、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重点)2、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难点)学习内容学生活动一.美是什么?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请你按所给例句形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二、什么是抒情?所谓抒情,顾名思义,就是抒发感情。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其中有着作者的主观爱憎。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法。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毫无遮掩地袒露。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②托物言志: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③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④融情于理: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自主学习,积累常识二、学生分析对于一名高一新生来说,让他们学会抒情这种写作手法不难,难的是抒发真情实感,情感有寄托物。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环节二:自主学习请探讨:1.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2、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请你按所给例句形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环节五:重点突破:研习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就是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4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关汉卿的<[双调]·沈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古典诗词中写送别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自己检测相互检查学生阅读例文,整体感知—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