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年级组别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祖国山川颂》(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了解“颂”的文体特征,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颂”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铺叙的特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匈牙利)爱国是无地域限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有着深深地眷恋之情,就象一支风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飞多远,总有一根线紧紧的攥在手中,祖国永远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黄药眠,他又是如何在《祖国山川颂》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文中重点字词。2.了解“颂”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铺叙的特点。3.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三.预习检查1.字音湖泊(pō)沼泽(zhǎo)冰雹(báo)烧灼(zhuó)盎然(àng)花卉(huì)堆垛(duò)徜徉(chángyáng)荒冢(zhǒng)苍苔(tái)铿锵(kēngqiāng)汲水(jí)脸颊(jiá)摇曳(yè)涟漪(yī)晨曦(xī)蹒跚(pánshān)澄澈(chéng)飞流急湍(tuān)鹰隼(sǔn)耸峙(zhì)嵯峨(cuóé)翱翔(áo)丘壑(hè)莽(mǎng)苍采石矶(jī)汀(tīng)泗桥吟哦(yín’é)2.解题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四.背景介绍:黄药眠先生这篇散文写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1980年,文革结束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黄药眠历经了中国最动荡的时代,看到了新中国的解放,又刚从文革的劫难中走出来,看到复苏的祖国,心情自然是激动的,这首颂歌是发自内心的。五.【自学指导一】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指导:划出文中包含美景地点的关键句子。)明确:珠穆朗玛峰、黄土高原、西双版纳、华北平原、黄河、原始森林、椰林碧海、牧场……春夏秋冬,晨光落日;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家乡小溪【自学指导二】1、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祖国的哪些内容?这样写是否脱离了文章的主旨?自学检查:(1)还写了“人民”“文化”“语言”。(2)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语言,它们是祖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在这里赞美祖国的文化语言,其实就是歌颂祖国的山川。教学过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程及方法六.【合作释疑一】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明确:第一部分(1-2)总领全文,点明爱国主题,直抒胸臆,表达爱国情怀。第二部分(3-34),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第三部分(第35-36段),是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瞭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运用大量的笔墨从不同的角度详尽叙述事物的某一特点,这种叙述方法叫铺叙。)【合作释疑二】大家朗读文章第二部分,分析这一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①列数祖国大地优美的景致;②表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