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核心思想一.基本理论1.道德与经济①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要求,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往往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发展给人们的道德追求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产生新的精神追求,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道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②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权益,是我们应该奉行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又要注意克服市场机制的消极影响,正确把握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2.诚信①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诚信既是个人的美德,又是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诚信具有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诚信的最大回报,就是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而失信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遭受损害。②诚信是市场主体立业之基,成功之本。与人合作,诚信是首要原则;创业经营,诚信是企业之魂。诚信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财富,良好的信誉能够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诚信是企业经营的首要方略,它有助于消除不正当竞争和扰乱市场的行为,使企业在有序、规范和制度化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创业始于自信,成功缘与诚信。③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其重要内容包括:④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美德,对于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3.竞争①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竞争、服务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等多种形式。②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根本法则。参与竞争,可以检验自身实力,激发进取精神,磨练坚强意志。③正当竞争、合法竞争是市场经济向经济主体提出的伦理要求。正当竞争应该遵循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市场上,每个竞争参与者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应该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市场准则,凭自己的实力进行竞争。倡导竞争伦理,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化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④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统一。竞争与合作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相互依赖的共生状态。市场主体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有合作精神。合作可以建立竞争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优化竞争环境。寻求合作,联合起来参与竞争,可以大大提高参与者自身的竞争力。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目标是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正是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的伦理精神。4.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努力发展经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用心爱心专心新趋势、新特点,要特别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②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公平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说,主要表现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资源,平等地获得参与竞争地机会,同样地遵守各项规则,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系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又要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大力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