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事做人道德为先[学习目标]1.了解道德的含义和公民道德规范的内容。2.理解道德对社会生活、个人成长的作用。3.理解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重点:道德对社会生活、个人成长的作用。难点: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道德的力量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2.道德的作用(1)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尺。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具有深远的意义。4.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形成过程(1)我国的公民道德规范,从新中国建立时开始提倡的“五爱”到“新五爱”,再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2006年春天,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二、道德与法相辅相成1.联系: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2.区别(1)产生时间和评价标准不同:道德自人类社会产生后就始终存在,它的评价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而法律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2)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同:道德主要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以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则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种保证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3)调节的范围不同:道德调节的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的所有社会关系、所有行为;而法律调节主要涉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1)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区别: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三、成功和幸福的支柱1.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2.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3.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判断杭州一辆公交车上,一小伙因未让座给一名抱小孩的妇女,被其丈夫连扇5个耳光,鼻血横流。此事持续发酵,事后一名自称是被打小伙的朋友说,小伙其实是一名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1)不给需要的人让座问题,可以用法律来解决。()(2)如果不让座的小伙本身是需要他人照顾的残疾人,那么,他不让座的行为既不违反道德更不违反法律。()(3)公安机关可以出面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如涉及犯罪则追究刑事责任。()(4)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答案】(1)×(2)√(3)√(4)√2.思考有人认为,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请你分析该观点。【提示】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同样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判善恶、荣辱的根本标准。我们必须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以不能说德治比法治更重要。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2探究问题【提示】(1)这种现象尽管司空见惯,但是危害极大,必须改变。(2)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教材P3探究问题【提示】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