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逻辑脉络:消费的两个基本条件(消费离不开货币媒介,消费必须了解商品价格)——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金钱观。知识结构:从最贴近生活的消费现象出发,走入经济生活与经济学理论世界。有了货币,了解了价格,自然才可以消费。正是基于这个生活体验,首先要去了解商品货币理论,然后了解价格价值理论,最后去了解与消费有关的知识。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科学精神:正确看待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做理智的消费者。法治意识:公民在消费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共参与:消费者积极参与商品交换和消费过程。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为议题,探究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规律,明确货币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领会人民币国际化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关系。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为议题,通过社会调查,明确当前物价与民生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弘扬科学精神,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2.解析与论证: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纸币的优点。3.预测与选择:爱护人民币。1.科学精神:记忆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供应规律。2.公共参与:结合具体的情景辨别货币职能。4.辨析与评价:货币的供应规律。3.法治精神:爱护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自觉抵制假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图示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想一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的“衣”是商品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商品。因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诗中的“衣”虽然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判一判](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2)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有用性。()提示:(1)错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2)错误。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即“物美价廉”。2.货币的本质(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本质:一般等价物。[想一想]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有什么区别?提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则不是固定的。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作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想一想]货币为什么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提示: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想一想]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是一回事吗?提示:二者不是一回事。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方面讲的;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全过程方面讲的。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判一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表现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提示:错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表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三、纸币1.纸币的产生:金银条块→铸币→纸币。2.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判一判]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提示:错误。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供应量、面值及种类,但无法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3.纸币的优点: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4.货币供应规律: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想一想]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吗?提示:通货膨胀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未必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货币的职能[创设情景]李女士看中了一套标价68万元的商品房,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