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考点31符合文体要求教案【目标要求】《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写作部分的总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符合文体要求”即符合上述几类文体的一般要求。近几年,高考作文由“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引导到“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再到“文体不限”,最后形成“文体自选”的“限”的共识。尤其是话题作文力求使考生既能按照文体基本特点写作,又能摆脱文体羁绊,让思维更加灵活自由,构思更加新颖而富于独创。根据文体要求的变化,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高考作文的文体是有限制的。考生当然可以根据话题的指向,凭着自己的感悟,在构思创意上去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但同时只能去选择更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去写,如长于形象表达的,可以记叙抒情;善于雄辩说理的,可以议论说理。绝对不可写成不合文体要求的非驴非马的“四不像”。话题作文“文体自选”的“选”,已经蕴含了必须按照既定的几种文体去作文,不过给考生一种自由选择的空间,一旦选定了一种,就必须按照它的写作规律来写。从这个角度看,文体还是要“限”的。【网络透视】《考试说明》对写作文体的总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1.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特点是陈述过程。因此,与过程有关的六个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原因和结果)都要交代清楚完整。但是高考作文只有八百字左右,所以这三个因素应在文中尽早出现,还要特别强调“详略得当”。总之写好记叙文,应该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1)处理好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作文要求“真实”,往往被误解为只能写真人真事。近几年高考作文对这个认识偏差作了纠正。其实这里的“真”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不违背事理和逻辑。所以虚构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所谓虚构就是不简单的摹写社会生活中实有的人和事;而是对生活素材进行集中、概括,并运用丰富的想像,补充人物、事件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或对分散的生活材料进行缀合、熔铸以构成情节,塑造形象。人物形象可以虚构缀合。鲁迅先生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如(西游记)中除了唐僧等几个人是真实的,其他全是虚构的。故事情节可以虚构缀合。在具体写作过程中,编织故事情节,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都离不开虚构。虚构时应该注意:①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合乎情理,让读者信以为真。②故事情节虚构时,要确保细节真实。没有细节的真实情节就会漏洞百出。③虚构时要去矫情。许多高考作文要么以重症病人出现,要么以孤儿孤女出现,令阅卷老师反感。(2)处理好中心与材料的关系。中心是文章要表达的某个观点、某种感情。材料是用来表达中心的人、事、物、景等具体事物。一个题目,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中心,不同的中心也可以有相同的标题。中心是从具体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中心一经确定,便对材料起统率、制约作用。(3)要处理好顺序与线索的关系。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者没有优劣之分,要依文章的需要选定。线索是叙事性文章的脉络,是连缀材料的红线。所以不管什么顺序,叙事的线索要交代清楚,可以用时间、地点、感情、某个具体的物、某句话表现结构上的安排,如过渡、照应等,使文章有条不紊。(4)要处理好生动地写事记人与表达方式的关系。记叙文以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但也可以抒情和议论,只不过在文中不是主要的表达方式罢了,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但能使记事写人具体生动。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一是寓情于所写的人、事、物、景之中。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揭示所写之事的意义,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抒情和议论常常结合起来进行。抒情和议论要紧密结合所写人、事、物、景进行,防止无病呻吟,空发感慨。2.议论文议论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阐述见解。所以议论常常是有严密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