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3新人教版必修2★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二)能力目标理解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了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的第一框体《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爱我中华》(播放PPT)思考探究1.歌中唱到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你所知道的都有哪些民族?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你认为为什么这样说?3.“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国情?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一)、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概况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3、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探讨如何处理同学关系,进而思考怎样处理民族关系。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归纳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1(1)民族平等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教师活动:ppt中四幅图片内容说明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2)民族团结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学生活动:结合波黑动乱积极思考并讨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师总结: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4)民族三原则之间的关系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课堂练习1.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