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人云:“诗言志。”对诗歌思想内容、主旨的把握是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必要步骤,也是鉴赏诗歌的终极目标,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是高考中的常考考点和重要考点。从高考命题来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①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②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题型一分析概括诗歌的语句情感题型解读设问方式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1.(2018·全国卷Ⅰ)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2.(2018·天津卷)“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3.(2018·江苏卷)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2017·天津卷)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5.(2017·江苏卷)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2017·山东卷)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链接教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现的是人类的共同的情感,无外乎是“喜怒哀思愁”等方面,具体如下:情感具体内容1.喜系列(1)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2)对历史人物的歌颂(3)对建功立业的渴望(4)对征战沙场的无畏(5)保家卫国的壮志(6)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2.怒系列(1)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2)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3)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4)对官吏贪婪的厌恶(5)对战争的厌弃,等等。3.哀系列(1)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2)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3)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4)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续表情感具体内容4.思系列(1)对故土、亲人的思念(2)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5.愁系列(1)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2)对无限离愁的忧伤(3)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4)对羁旅漂泊天涯的忧愁(5)对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寄和州刘使君①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解题指导](1)精准审题: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2)解题思路: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概括分析诗句情感题两步骤训练1.(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解析“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