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意义,描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2.解释与论证:理解建立新中国的重大意义,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3.预测与选择: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4.辨析与评价: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需要坚持党的领导。1.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3.公共参与: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2)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①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②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①前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②标志: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③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3.艰苦探索(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2)成就①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判一判](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1.开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作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目的(1)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社会主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党的建设: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实践成就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辨一辨]有人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提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共产党发动、自己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觉行为。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方面。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1.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历史意义(1)对中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对世界①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②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