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小说阅读山东人民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小说阅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知识梳理一.情节的概念什么叫做情节呢?亚里士多德说得很简单明了:情节是关于事件的安排,是对行动的模仿。这当然是西方最古老最经典的观点。不过,高尔基的解释似乎要更详细一些,高尔基认为,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行为事件。还有一个人的话也相当经典,这人是英国的E·M·福斯特——此人写过《印度之行》等小说,他强调“情节”是指“在按照时间顺序叙事的前提下,强调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情节是小说中较高级的一面”,“情节是小说的逻辑面”。这就是说,他认为“故事”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在经历了一件事之后,又经历了另一件事。而“情节”则是指,小说中的人物在经历了一件事之后,为什么会经历另一件事。或者说,一件事与另一件事之间有什么必然或者偶然的联系。二.情节的鉴赏1.鉴赏小说情节的方法(1)着重了解叙述的顺序、时间、空间的变换。(2)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故事线索的明暗安排。(3)识别叙述中的顺叙、倒叙、平叙、插叙、补叙。(4)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悬念法、矛盾冲突法、铺垫法、误会法、反衬法等。2.鉴赏小说情节结构的步骤(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一般而言,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当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的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也称“双线结构”。例如《错斩崔宁》以刘贵的被杀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一条线是刘贵的活动,另一条线是陈二姐的活动,交错发展,时合时分。后一部分,也是双线发展,一条线是王员外、大娘子、众邻里,另一条线是陈二姐和崔宁,也是交错发展,时合时分。篇中多处以“放下一头”、“不题”、“闲话休题”等,轻巧裕如地完成了情节的转折衔接和穿插分合。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情节应该由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对杜十娘形象的塑造采用了“层层剥笋”的方式,依靠情节的自然发展逐渐披露人物的思想性格。作品开始由李甲“在京作监”,游于教坊司院内,引出名姬杜十娘,进行总的介绍,先写其色,后写其心。杜十娘遇上一个李甲,“一双两好,情投意合”,“久有从良之志”的杜十娘决心委身于“忠厚志诚”的李甲。这是剥开笋子的第一层。过了一年,李甲“囊箧渐渐空虚”,鸨儿逼迫十娘与李甲断绝往来。十娘抓住时机,据理力争,以智取胜。这可说是剥开笋子的第二层,作品借鸨儿从反面陪衬杜十娘。下一步,作品侧重描写杜十娘对李甲的试探,这是第三层。出院以后的众妓女的送别,好比剥开笋子的第四层,这一层侧重表现杜十娘的深谋远虑。最后,李甲把杜十娘出卖了。杜十娘知道自己被出卖,没有哀求痛哭,而是从容镇定。她“怒沉百宝箱”,痛斥孙富,谴责李甲,然后投江而死。至此,作品剥开了笋子的第五层,终于显现出“笋心”。故事情节的发展达到了高潮,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就披露无疑。杜十娘用死对封建社会发出了愤怒的控诉,进行了最后的抗争,她的光辉形象在她悲剧的结束中全部竖立了起来。(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作品的情节是由若干个场面构成的,场面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