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A级基础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N2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科学家根据蒸汽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出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态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主要依据是()A.液态氮的沸点为-195.8℃,远低于常温B.N2在空气中燃烧C.N2与H2反应放热D.N2在空气中约占78%(体积分数)解析:蒸汽机的原理是液态氮受热气化体积膨胀而驱动机车,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项。答案:A2.中国科学家以CO2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CO2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氧化产物C.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D.钠元素发生氧化反应解析: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单质,C化合价为0价。CO2与Na反应时+4价的碳被还原,因而金刚石是还原产物,所以选B。答案:B3.一包氯化铵中可能混有少量的其他氮肥,经测定这包不纯的氯化铵中含氮25.7%,则混入的氮肥可能是()A.尿素CO(NH2)2B.硝酸铵C.硫酸铵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NH4Cl中的含氮量为26.2%>25.7%,说明NH4Cl中混有的氮肥的含氮量低于25.7%,只有(NH4)2SO4符合。答案:C4.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下列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的是()A.N2+O2(1∶1)B.CO2+CO(2∶1)C.CO2+H2(1∶1)D.H2+Ar(2∶1)解析:Mg具有还原性,O2、N2、CO2、CO都能将其氧化,A、B、C不可选。由于H2和Ar不能将Mg氧化,所以D可选。答案:D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碳元素的单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D.C60是新发现的一种碳的化合物解析:结构决定性质。由于碳原子的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形成了碳元素的三种单质,结合三种单质的不同性质进行解答。由碳元素的单质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如石墨、金刚石、C60混合,A项排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由于物质(单质)不同,应属于化学变化,C项排除;C60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D项排除。答案:B6.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应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纯氧气点燃B.通过烧碱溶液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通过澄清石灰水解析:除杂问题应注意不能再引入杂质,所以A中氧气不易控制,而又由于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碱及碱性氧化物反应,只能利用它的还原性,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7.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B.氨水呈弱碱性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3+H+===NH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解析:NH3极易溶于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NH3与挥发性酸反应可形成白烟,与非挥发性酸反应不会看到白烟生成。答案:B8.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最好的方法是()A.加热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D.两者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解析:固体的鉴别最好用加热的方法,因为加热时现象比较明显,试管内有较多水珠的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不同;两者均能溶于水;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均没有明显现象;与石灰水都能反应,产物不同,但是现象完全相同。答案:A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6分)9.(12分)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气体体积比为()A.2∶3B.3∶2C.3∶5D.5∶3(2)如右图所示,在反应前后试管内外的液面差会()A.变大B.不变C.变小(3)若将少量O2充入试管中,使NO2和O2反应,则静置后试管内外的液面差会()A.变大B.不变C.变小解析:(1)设NO2体积为x。3NO2+H2O===2HNO3+NOV(减)313-1=2x1-=0.4解之得x=0.6V(N2)=1-0.6=0.40.4∶0.6=2∶3(2)NO2与水反应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液体压入试管内,使试管内液面上升,所以反应前后,试管内外的液面之差会变大。(3)同理,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试管内外的液面之差也会变大。答案:(1)A(2)A(3)A10.(14分)实验室里常利用反应:3Cu+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