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思维水平目标:◆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水平,发展空间观点。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四、教具准备: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和容器若干套;水、沙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情景渗透转化上课伊始,师:你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生叙述)能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吗?这里曹冲将象的重量转化成了石头的重量,用到了转化的思想。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推导哪些公式的时候用到了转化的方法呢?(三角形、梯形、圆柱体)(新增本环节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经典历史故事《曹操称象》引入,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理解“大象”转化为“石头”的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渗透转化的方法,为新知识作好铺垫和准备并渗透转化思想。)请你说一说圆柱的体积公式。2、揭示课题师:我们小学阶段的四个立体图形我们已经研究了三个了,今天我们就要研究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拿出一个圆锥)那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跟我们学过的哪种形体相关呢?为什么?(因为圆锥有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侧面是曲面,圆柱也有一个圆形的底面和一个侧面也是曲面,用圆柱协助研究圆锥更方便。)(生自由说,并说出原因)师:大家觉得呢?(生点头表示同意,师拿出几个圆柱教具)。③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生自主回答,确立学习目标。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直观引入直觉猜想出示圆锥:什么是圆锥的体积?(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锥的体积)。根据以前的知识要求出这个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办法?(学生可能想到:把圆锥浸没在装有水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容器中,看水面上升的高度,计算出上升的那一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圆锥的体积)(把圆锥看成一个容器,倒入水,再把水倒人量杯中,水的体积就是圆锥的体积)……师:这些想法都很好,老师刚买了一个冰淇淋,想知道这里装有多少冰淇淋?你有什么办法吗?(学生面露难色)看来刚才同学们想的办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时代在发展,我们不可能任何一种物体都要像曹冲那样,放入水中去才能求出圆锥的体积,既费时又费力,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生可能想到应该像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那样,找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如果想不到,教师适时引导。)师:很好。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相关?2、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新增此环节意图: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一个多向思维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新萌芽的好办法。由此,让学生大胆猜想,诱使学生以最佳的求知心理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之中。)3、用什么方法能够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准确?(实验)师: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一些圆柱和圆锥容器等一些实验材料,想一想,利用这些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吗?这里老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圆柱、圆锥学具都是容器,通过研究容积的实验来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2、实验探索发现规律(1)小组合作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第四次实验结论(2)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3)组际交流,得出结论:各组可能出现结论: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结论4: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结论5:。……师: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各不相同,到底哪组的结论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