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精选5篇)第一篇:放射科图像质量控制标准放射科X线图像质量控制标准高质量的图像资料,能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客观、真实的影像信息,直接影响疾病诊断。对DR图像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可以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误诊。根据《河南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控标准。(一)、甲级影像标准:1、体位要求:(1)位置正确,符合诊断学要求;(2)照射野范围适当,一般不超过检查部位要求范围的10%;(3)图像画面布局合理。2、模拟照片:密度适当,对比度、锐利度好,层次丰富。3、数字影像:锐利度好,噪声水平适度,曝光指数在推荐范围内。4、标记准确、齐全。5、图像无伪影。(二)乙级影像标准:按甲级影像标准,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诊断者。(三)丙级影像标准:按甲级影像标准,有两项或三项不符合要求,尚不影响诊断者。(四)废像:影像不能满足诊断,需重新拍摄者。附:影像评级达标要求1.三级医院:甲级影像率>50%,废像率<2%2.二级医院:甲级影像率>40%,废像率<3%3.一级医院:甲级影像率>30%,废像率<4%放射科CT图像质量控制标准1.扫描摆位是否标准;2.扫描视野(过大、过小);3.扫描范围(过大、过小);4.肺部扫描是否告知患者吸气、屏气;5.胃部扫描是否告知患者饮水充盈胃部;6.咽喉部扫描是否告知患者禁止做吞咽动作;7.敏感部位是否注意放射防护;8.扫描参数设置是否合理;9.重建算法设置是否合理;10.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设置是否合理、延迟时间设置是否合理;11.窗宽、窗位设置是否合理。放射科MR图像质量控制标准1.扫描序列、扫描参数选择是否合理。2.扫描FOV、扫描层厚、扫描间隔选择是否适当。3.增强扫描时,对比剂剂量设置、延迟时间、扫描期相是否合理。4.后处理重建图像是否充分显示检查部位和病灶。5.图像是否存在伪影:a磁场相关伪影(金属伪影、磁化率伪影);b运动与流动伪影;c射频和梯度相关伪影(介电伪影、拉链伪影、层间交叉、射频噪声伪影);d图像处理伪影(卷褶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截断伪影);e其他伪影(网状伪影、部分容积效应伪影)第二篇:放射科质量控制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2011-09-1216:50:38)转载标签:分类:影像设备管理*维修放射科管理杂谈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成员: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