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知道其大小、方向、定义式和单位。(2)会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实验和分析,寻找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2)进一步体会通过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进一步在实验中体会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物理与生活相互联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2)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2)应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2、教学难点:(1)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2)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因素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新课,提出磁感应强度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提问:生活当中的磁现象让我们认识磁场有强弱和方向,我们如何来进行描述呢?在研究电场的时候我们是如何描述的呢?回答:我们研究电场中的检验电荷的受力情况,确定了一个叫做电场强度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电场的强弱。研究磁场的强弱和方向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环节二、实验探究,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把很多可以转动的小磁针,放入磁场中让同学们观察,小磁针静止时,它的指向也就确定了。物理学中把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环节三、实验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巨大的电磁铁能吸起成吨的钢铁,实验室中的小磁铁却只能吸起几枚铁钉提问:1、磁场有强弱之分,如何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呢?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能否从小磁针受力情况来研究,为什么?回答:不行,因为小磁针N极不能单独存在,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单N极,单S极,所有不可能测定N极受力的大小。那怎么办呢?让学生继续思考,转换思维那么只能从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角度试着去探究提问:2、能不能用一段通电导线来检验磁场的强弱呢?定性分析实验设计一: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同学们小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1、导线摆放角度2、电流的大小3、通电导线的长度4、磁场的强弱———这些因素有关系。提问:受力既然和这几个因素有关,那我们能不能同时让这几个量变化来一起研究呢?——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导体棒受力同摆放角度有关,但垂直摆放受力最大,实验效果也很明显,让学生接下来的探究每次方向都要垂直放置。定性分析实验设计二、学生实验操作:先用相同的磁铁做1、2两组实验1、保持导线通电部分长度不变,改变电路中电流I大小,观察力F的变化2、保持电路中的电流I大小不变,改变导线通电部分长度L,观察力F的变化3、保持电路中的电流I大小和导线通电部分长度L不变,加小磁片增强磁铁的磁性,观察力F的变化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1、L一定的情况下,I越大F越大2、I一定的情况下,L越大F越大3、I、L一定的情况下,磁场越强F越大提问:F既然和这些因素有关,是不是最简单的正比关系呢?我们还需要定量的实验进行研究。定量分析演示实验:先介绍实验仪器,上下磁铁产生竖直方向的磁场,竖直的线框下面的一段在磁场当中,通电后,线框受力偏转,指针指示的刻度就表示磁场对线框的作用力大小。先保持电流一定,连接两端接线柱,接入磁场中通电长度最大,F指在第三格,如果F与L成正比,改变长度大小,F应该成比例变化。再保持长度不变,减小电流,若F与I成正比,F也应该成比例变化。定量实验结论:在导线和磁场垂直的情况下,通电导线受到的力F大小与导线中的电流I成正比,与导线长度L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F=ILB环节四、归纳总结,提出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提问:公式当中B是比例系数,同一磁场中,不管I、L如何改变,B总是不变的,如果是在非匀强磁场中我们怎样研究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选择模型:很短的一段通电导线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电流元: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很短的一段通电导线中电流大小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称为电流元思考:为什么选择很短的?这里采用设问方式(没有必要加大难度)蹄形磁铁U形内部的磁场可以看做匀强磁场,因为要检测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研究较长的一段导线受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