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以学生为本,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基本状况以及社会所需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美术素养为目标进行设计。同时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分组讨论、动手实践几个方面从而掌握本课内容。2、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学科知识框架。通过在课堂对知识的探究,课外自主学习、研讨为支撑,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相关学科知识,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重点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实用性,对未来学生专业发构建起知识框架,对学生未来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教材分析:1、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课程选修《绘画》第五课,课题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绘画的色彩》。根据本课内容,我用一课时完成。2、本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大自然中的物体受光线的影响除了明暗变化还有更为丰富的色彩的变化,通过本科内容学习,是对前几节课内容到后面各类画种等内容的过渡。同时使学生从鉴赏的眼部能力到动手能力(水彩画、水粉画、装饰画等)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有个的过渡与衔接,也为后期内容的掌握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宏观上看,本课是上一课的衔接和加深,又是后面几课内容知识的基础与开端!三、学情分析:1、在高中绘画模块教学中,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其后水彩画,水粉画,装饰画等画种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意义关系到模块系统知识教学的展开。2、我校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初中小学的美术基础较差,对与一些色彩的基础知识了解的不全面不系统。3、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弱。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色彩的概念、色彩的来源以及色彩三要素等基础知识,对色彩有初步的了解。②了解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两大因素——光源色与环境色③掌握绘画艺术作品创造过程中色彩观察与表现的基本规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件演示相关的图片资料,使解说概念、原理等知识有直观的认识。②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指导学生掌握色料的特性。③通过课堂学生研讨与互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觉在生活当中发现、运用色彩的意识与能力。并建立学生自觉探研性学生的习惯。②形成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真、善、美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概念与原理。2、关于颜色的五个概念,掌握基本色料的调色方法。3、通过了解影响色彩变化的两个因素,理解中西方传统绘画色彩的区别与产生原因。对以色彩的冷暖的相对理解。教学难点:难点主要是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联想,尤其是明度和纯度,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抽象,不容易掌握。六、教学方法:1、教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解、演示、探究、比较、归纳总结。2、学法:自我探究、分组讨论、课堂实践、上网查资料、课后练习实验。七、教学准备:教师:查找图片资料,设计教学情景,制作教学课件。学生:课前预习,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与色彩相关的知识与概念。八、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预习:利用课余时间思考、讨论和搜集身边与色彩相关的事物或者生活之中运用色彩的方方面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的能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打基础。)一、引入课件,聚焦生活中与色彩有关的现实问题。启发思考:从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运用色彩的实例看,色彩对于人的生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讨论、发言)思考:色彩从何而来?影响色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引入课题《绘画的色彩》)。(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美术就在自己身边,问题与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二、探索新知:环节一: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世界,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1、(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回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你是否有过如此的印象:当傍晚天边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