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在细节处闪光——根据写作意图来打磨细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搜集生活中的作文素材,结合自己想表达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突出细节并进行语言上细节,;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图片,讲解图片的方式,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感情和观点,根据学生要表达的写作意图,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选取一点进行放大描写。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重新观察、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再度回忆、加工自己的过往经历,从作文训练中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小事的感悟能力,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一:展示学生的生活照片,让全班同学观察并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们感兴趣的地方在哪里?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在哪里?环节二:让照片的主人来描述这张照片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地方。提问:选这张照片作为素材是为了表达什么?初一阶段,我们写的记叙文居多,作文中所写之事大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但是写作不同于生活,生活可以丰富多彩,容纳世情百态,但我们的作文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决定了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事件,也决定了我们所写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感受,为了更加突显我们的写作意图。同学们选取一张照片作为素材,在描绘这张照片时,我们首先要想一想我想通过这张照片表达什么,如何在照片中选取一个亮点去突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写记叙文也是一样,让自己所写的事件更扣题,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不能从一件事中找出最动人的细节,并且用文字不断打磨这个细节,让自己的作文在细节处闪光。观察一副图片,说说这幅图片中触动你的地方?试着描绘一下。(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并总结)教师:这个孩子很幸福,爸爸妈妈尽管衣衫褴褛,却都把自己的鞋子给了孩子,我们不该抱怨父母给你的东西不好,那可能是他们所有的了。看完了这幅图片,你想表达什么情感?1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无私奉献2孩子要对父母感恩3对于这个家庭的同情由此引出写作意图的概念提问:如果用文字来表达这种情感,你应该选取这幅图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重点描绘,才能突出表现?(学生回答,再做练笔,进行展示,教师点评)总结,同学们所写的都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体现在爸爸妈妈的表情、衣着、动作,孩子的动作、神态、表情等等。由此引出细节描写的概念教师展示2、细节描写——展示学生写的素材展示学生所写素材:“今天五四文艺汇演,小林同学忘记带红领巾了,我看见小明正向抓狂的他送了一条红领巾,小林不胜感激。看到这儿我内心十分温暖。这时我明白了:因为有了帮助,这个世界才有了爱。”提问:小作者写这件生活小事想要表达什么感受?让小作者内心十分温暖,你从文字中能体会到吗?如果要表现出这种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的温暖之情,应该从重点突出哪个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总结:动情点在“小明正向抓狂的小林送红领巾”这件事,我们要为他进行慢动作回放,添加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请大家来试一试。(学生练笔,教师点评)3、展示学生积累的素材幻灯片展示:例一以前每次坐轻轨,我都十分心急,总是希望早点到家。但是这次我偶然发现,其实路上的风景也是十分美丽的。放下烦恼,放下悲伤,放下忧愁,换一颗纯净的心灵,路上风景独好。例二今天,老师让我们亲手做一道菜,对于我这种从来没有做过菜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父母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任务。的确,第一次固然困难,但是只要努力就定能成功。例三今天在公交车上,人异常地多,人挤着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时公交车上来了一位老人,那老人一看就过了古稀之年,按理应该为他让座,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人让座,这时一位小男孩想让座,可刚站起来就被他的父亲拉了下去,坐回到位置上了,看到这里,我有一点无奈,又有一点惆怅。教师总结问题:1.第一则素材没有描写具体美丽的风景,让人体会不到小作者想要表达的感受。、2.第二则素材没有写清楚他做菜的过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在父母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任务。3.第三则素材写到了小男孩让座,但是忽略掉了小男孩的动作、神情以及他父亲强硬拉他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