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光学部分复习卷1.下列描述的四种光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放大镜看报纸B.潭清疑水浅C.水中倒影D.立竿见影2.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3.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凿壁偷光B.海市蜃楼C.猴子捞月D.杯弓蛇影4.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填“快”或“慢”).5.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三棱镜分解白光B.日环食C.水面“倒影”D.笔在水面处“折断”6.如下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是()ABCD7.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A.入射角是30°B.反射角是60°C.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D.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8.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9.小芳在距平面镜1m处照镜子.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______(填“实”或“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地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1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如图所示,小红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__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1动到O点的______(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3.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的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14.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D.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1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下面步骤中横线处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的字母).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____________________.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2)如图乙所示,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右下表.请将表头中空白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3)如果在像A1′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填“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