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课后反思《搭配》是《找规律》一节的第一课时。“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知识。简单的搭配规律是以前教材中所没有的,只有奥数里才能见。为了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在组内集体备课时,我们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事物搭配过程,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地实现如下几点:一、让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整节课我们以小华参加少年宫活动为主线。先设计选木偶搭帽子的搭配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际情境中产生搭配的问题。再围绕少年宫的活动选演出服,词语搭配节目,午餐中的饮食搭配等。整个课堂用亲切的过渡语将几个环节串成一个有机整体,串成以活动为中心的多个情境,使学生感兴趣,课堂充满生机。二、用图形代替实物,数形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在整个苏教版教学中,我们经常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和指导作用。课前,我们组内讨论: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实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但考虑到学具每人一套难以准备,再加上年纪的关系,孩子们对拼拼摆摆也不一定有兴趣孩子们的正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与其给孩子们限制,不如让孩子们自由发挥,选择自己看好的方法,用数字、字母、图形等代替实物操作。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思维能力向高一层发展。三、重视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拟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老师要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动脑、动手,与学生交流、合作,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的开头就有意识地用“无序”的握手活动导入,,在学生进行有序搭配的过程中,又有意识地请无序搭配的一组同学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无序搭配易重复,易遗漏;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体会有序的操作才能既快又不重复遗漏。课堂中学生一次次地操作,一次次地交流,经历了“实物搭配——交流思想——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亲历了找规律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