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Ⅱ)理科综合试题命题人:颜继光张新文张宝平王小利张立新白千金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组成高等植物细胞的大量元素中有两种元素,淀粉中不含有,核酸中含有。下列关于这两种元素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三磷酸腺苷、染色体、辅酶Ⅱ的主要组成元素B.一种施用过多会造成农作物倒伏,另一种则与植物体糖类合成和运输有关C.在缺乏这两种元素的营养液中培养正常植株,首先表现缺素症的是老叶D.含有这两种元素的污水能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但会造成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2.叶片中物质的含量不能用下表中数据表示的是叶片存在天数24815255080120200250280300物质相对量0.11.53.65.85.95.96.06.05.95.32.41.2A.钙元素含量B.蛋白质含量C.叶绿素含量D.自由水含量3.下图为人体两个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图中距离AP=PB,若刺激P点,将发生的变化是A.A点和B点同时发生电位变化B.释放的⑤不可能引起B点所在的细胞抑制C.兴奋由P向A点传递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递方向是一致的D.兴奋可由P传向A、B,也可由A、B传向P4.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裂解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效应B细胞中也存在C.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属于反应阶段D.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5.根据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d表示四种溶液,M为萝卜块浸入溶液后增加的重量,则a溶液浓度最低B.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C.若M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条捕食链a、b、c、d四个营养级的能量比例,则c为初级消费者D.若M表示细胞中的有机物含量,a、b、c、d表示四类有机物,则表示蛋白质的是d6.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B.今年年初我国南方省遭遇了罕见的冰雪灾害,以氯化钠等无机盐为主要成分的“融雪剂”对路面和桥梁中钢筋的腐蚀作用相当强,对植物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危害C.储存在物质中的化学能在化学反应前后是有可能变化的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7.下表中,①完全符合②的一组是ABCD①盐酸,氯化钠,碳酸钙,烧碱苯酚,P4,冰醋酸,ArNa2O2,CaO,Al2O3Fe3O4KNO3,HD,NH3C2H4②电解质分子晶体碱性氧化物化合物8.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是A.“绿色食品”,“白色污染”,“赤潮”都与颜色无关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C.苯酚皂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D.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方法是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共煮,不再分层的为植物油9.用右图装置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碳棒,Y是金属铂,a是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X是金属铂,Y是碳棒,a是氯化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X是金属铁,Y是金属铜,a是硫酸铜溶液,X极增重,溶液浓度减小D.X是精银,Y是粗银,a是硝酸银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下列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