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实验初中“三导三查五环节”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课题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型新授累计节次教学目标积累文章重点词语,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教学难点了解物候现象,积累谚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法指导预习反馈初读感知1、听写生字词2、回忆全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3、阅读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展示的?能否互换?为什么?、1、复习导入新课、2、明确答案学生组织进行复习课前速读课文并回答问题科代表组织课前上节课内容复习检测小组成员展开互查并及时更正巩固互助探究精读品析1、精读第1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2、精读第2段①中心句是什么?②“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指导学生从原文中勾画相关语句朗读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朗读重点语句,明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作用把握说明文的用词分寸师生联动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互助探究的成果。2、师生共评。3、课堂生成问题的质疑解答。评价指导展示答案相互评价明确答案教师交流巡视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适时加以点拨体验实践拓展延伸背诵挑战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3、背诵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指导学生发言背诵积累小组讨论交流并推选代表发言把握语言的生动性梳理总结巩固提升阅读第9段思考:1、这个因素是指——2、“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你能找出诗句证明吗?3、秋冬两季,有些山地山脚有霜而山腰无霜是什么原因?4、这段话是按照的顺序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的。总结全文归纳说明文的文体特色讨论后各小组推选最佳答案布置课后练习收获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