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发布时间:20##12月10日点击数:1034次字体:小大《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所街乡中心学校黄星星一、说课内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二、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与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pH〞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与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四、教学目标《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重点〕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的实验技能.〔重、难点〕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五、学情分析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六、教学思路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因此,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针对教学目标逐个突破.1/6.基本教学模式是: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学生自学——→动手实验、合作探究〔针对性练习〕——→学生展示——→学生提异议——→教师纠错〔根据情况可以省略〕——→学生小结——→当堂检测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本节课的导入是学生动手实验导入:桌面上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白醋、稀释后的白醋,你们能用化学方法区分吗?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操作,此时特别注意要取样实验.设计意图:学生前几节课已经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能够通过酸碱指示剂鉴别出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但是白醋和稀释的白醋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无法区分.使学生产生疑问,萌发求知欲,形成强烈的探究动机.〔二〕学生主动,发现新知1.学生带着疑问,对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解决困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1-62页,解决第一个学习目标: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pH的变化X围与酸碱度的关系,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见导学案〕设计意图:课改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该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识,启发学习兴趣.2.课堂练习,强化记忆①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葡萄3.5~4.5B.柠檬2.2~2.4C.鸡蛋清7.6~8.0D.牛奶6.3~6.6②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展示,其余学生提出异议,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利用学生提异议讲清解题思路的方式,教者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还能锻炼学生表达新知识的能力,这一点对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尤其欠缺的一点.〔三〕探究活动,拓展思维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2页实验10-9,解决第二个学习目标:知道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并完成导学案相应部分.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pH试纸的使用,却是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首先补全学案上操作步骤,形成基本的印象;然后就是动手的探究活动〕:2.探究活动,初步体验①引导学生每四人一组合作对不同浓度〔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