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手册一、范围本手册规定了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的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原则、服务要求和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适用于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二、医疗康复部部门职责对老年人提供医疗辅助护理和医疗协助等服务,可延伸开展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包括提供用药照料、消毒防护、应急救护等服务。同时根据老年人对康复的需求和特点,为老年人提供康复咨询、功能及能力评估、制订康复计划、康复教育指导、康复训练、康复护理、生活辅助器具佩戴、义肢等康复服务。主要负责入院老人的日常生活护理,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培训考核,提高入住老人对本院品牌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老人的档案管理、医疗护理、出入院手续、活动组织等。具体包括如下:2.1护理评估综合评估服务对象的情况,根据其自理能力实际并结合病情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2.2常见老年综合征护理衰弱、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视听障碍、头晕与晕厥、谵妄、慢性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便秘、跌倒、压力性损伤等常见老年综合征护理。2.3常见老年疾病护理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呼吸衰竭、脑卒中、帕金森氏病、糖尿病、胃食管反流病、尿路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骨质疏松、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内障、瘙痒症等常见老年疾病护理。2.4常见老年心理问题护理焦虑、抑郁、孤独等常见老年心理问题护理。2.5术后护理按照医嘱为术后老人提供基础护理。2.6康复宣教2.6.1康复宣教的内容应包括康复训练的作用、适应症、禁忌症、强度、频率、方式和注意事项等。2.6.2康复宣教工作宜由医生、护士和康复治疗师开展,进行个别宣教和团体宣教。2.6.3康复宣教过程中应注意了解老年人康复服务的需求和疑问。解答问题时应考虑到老年人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可结合文字、图片资料等开展。2.7康复评估2.7.1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老年人需要康复的身心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客观、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并提出康复服务的问题、康复的方法和措施、康复服务的时间和可行目标。2.7.2康复服务方案的制定应参照评估结果,并且每次的评估结果做好记录。2.7.3评估分为首次评估和常规评估,评估结果做好管理,为康复服务效果起到动态监测的作用。2.8康复训练养老机构根据自身条件和服务能力可开展作业训练、运动训练、理疗保健、生活能力训练、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服务。2.9作业训练2.9.1作业训练适宜对象主要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认知障碍等老年疾病的老年人。2.9.2作业训练形式包括使用作业器材、工艺治疗器材、认知训练用具等开展的手工作业、认知作业、功能作业、生活活动等。2.9.3开展作业训练时,应遵循个案康复训练计划,按照评估、康复不断循环的流程进行。2.10运动训练2.10.1运动训练适宜对象主要为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2.10.2运动训练形式包括肌力训练设备、关节活动器材、平衡站立设备、耐力设备等开展的主动关节活动、被动关节活动、主被动关节活动。2.11理疗保健2.11.1对患有骨关节、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老人适宜开展理疗保健服务。2.11.2主要利用物理因子和传统中医理疗的形式,运用声、光、电、针灸等方法开展理疗保健。2.12生活能力训练2.12.1进食训练。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调整合理的进食体位,选择合理的食物种类和专用饮食器具,训练以老年人为进食主体,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协助和帮助。2.12.2排泄训练。尊重排泄和理解老年人在排泄时的焦虑心情,进行肠道护理和膀胱功能训练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安慰,主要协助老年人。2.12.3个人卫生训练。对老人进行个人卫生训练前应解释清楚训练的内容、目的、意义、要求取得老年人的理解和配合,争取做到老人主动完成。2.13心理疏导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困扰的老年人,可根据其需求,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社工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内容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孤独情绪和睡眠障碍的调整,心理创伤的处理,健康心态的培养,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性的辅导等。三、部门框架图及岗位设置四、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