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张张:识谱教学也要“因材施教”——浅谈识谱教学在低、中、高三个阶段教学方法初探(拟获区一等奖)【内容摘要】:“识读乐谱”(识谱教学)——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材施教”——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指在共同培养目标下对不同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面对“识谱教学”这个音乐教师心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实施“因材施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现代心理学理论,通过对低、中、高三个阶段学生“识谱”教学方法的研究,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识谱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因材施教研究【正文】:“识读乐谱”(识谱教学)——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一直以来,识谱教学却是我们老师心中的一块心病:老师觉得“识谱”太难教,学生们认为“识谱”太枯燥……新课标中一句“降低知识技能要求,淡化技能训练”,更是让很多老师把“识谱”打入了“冷宫”……“识谱教学”的专业化固然不对,但这样“放弃”“识谱教学”却是万万不应该的!那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实施好“识谱”教学,让“识谱教学”能“深”入而“浅”出呢?“因材施教”——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指在共同培养目标下对不同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面对的孩子通常是学校各个年级的,这样大的年龄度跨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在进行识谱教学时所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一层不变的话,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倍而功半。因此,要实施好识谱教学,提高识谱教学水平,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施教”必先“因材”——了解学生为了能够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孩子们现有的识谱能力,我们将全校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然后精心设计了低、中、高三个级段学生音乐素养的问卷调查表(调查表附后)进行摸底统计,从基本上了解了目前学生对于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态度、对识谱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然后针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筛选,以便更好地开展识谱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学生对音乐课兴趣浓厚,但是却不喜欢学习音乐知识,对音乐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亟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低年级段学生对于简单的音乐符号不认识,音的高低与强弱知识的混淆;中年级段学生节奏听辨能力优于单音听辨能力,但对于音的固定音高概念还比较模糊,音的排序、唱名的认识、音符时值的组合、曲调接龙等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完成;高年级学生除了对于识谱知识掌握匮乏外,还明显地表现出对于识谱知识的态度上的轻视,觉得学习它是无足轻重的……二、“因材”——“施教”面对各年级段学生的识谱现状,那如何在识谱教学中做好“因材施教”呢?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摸索,我们整理出一下这些做法:低年级段——培养识谱兴趣,养成良好习惯1、首先要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识谱心理环境。这一学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识谱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和歌曲表演中,运用综合手段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评价来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2、识谱的基础首先应该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是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的,而我们的识谱教学更是需要孩子们拥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因此,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特别是对于刚进行音乐学习的低年级段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我们教过低年级孩子的老师都会发现,让他们将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他们总是时不时会“走神”:一双眼睛到处转悠,一双小手动这动那,或者是拿着书到处乱翻,小脚晃荡晃荡,看到什么有意思,就马上站起来,甚至会离开座位都是常事……因此,我觉得不妨这么做:先让孩子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姿势坐好,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