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课题第二阶段总结第二阶段——《我会识字了》总结河北省遵化市实验小学识字是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识字教学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我们依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及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识字的效率,做到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课题组成员以及所有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周进行理论学习,并交流学习心得,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使老师们在教育策略、教育方法上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认真准备教具、学具,为上好每一节识字课作好铺垫。我们不仅为这一阶段性课题研究做好计划,也做好上好每一节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工作。低年级的识字量大,教学任务重,为了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紧紧抓好准备工作这一环节。1、刻苦钻研,熟悉教材2、准备各种教具、学具,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比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们把生字放在小雪花上,不仅为课文创设了情景,也引发了孩子对识字的兴趣。3、拓宽识字的渠道,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进行识字教学,实现生活课堂化。拓宽识字渠道倡导生活识字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时,荧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的闪烁、生活中的用品包装……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我们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上广泛收集多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收集与自己教学密切相关的信息。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识字的效率1、自然渗透,识写分流。对学生而言,识和写在时间、数量、内容上必须突破传统,做到分流,尤其是实践上的分流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识字的大大增加而写字又不适当滞后,必然会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流和合流绝对不能截然分为两个阶段,换言之:教师必须在识写分流教学的伊始就要有前瞻意识,要想到今后识写如何合流。因此,恰当运用“自然渗透”的教学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字教学的自然渗透,指的是在先期的识字阶段,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等在每一堂课中,逐步地、点点滴滴边板书,边以“自言自语”的独白形式,传授给学生,并可以鼓励学前已认识这些汉字的的同学介绍记字方法。学生会自然地借助自己认识的部件和部首介绍记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介绍识字方法的学生会有一种识得汉字的成就感。同时这也是一种听的训练途径,对于学前识字量少的学生,在多次听的过程中,听得耳熟、看得眼熟,会不知不觉记在心中,自然吸收一些汉字知识,这对于记忆字形以及进一步学习都是有益的。这样也促进了学生写字效率的提高。2、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识字兴趣。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重要特征。识记汉字可以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应是十分有趣、十分巧妙、充满智慧、充满快乐的事情。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运用具有个性色彩的方式识记生字;同时,也要根据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运用形象分析、结构分析等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和习惯。(一)“加减法”的运用(1)、“加一加”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一些同学来扮演学过的生字。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记忆生字取得的效果不错。如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2)、“减一减”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