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2课《听听,秋的声音》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教材分析:《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是一篇略课文。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学情分析: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做为教学的重点。教学准备:1、各种声响(如落叶声、蛐蛐声)的录音带。2、课件。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诵读语文主题丛书《奇趣的发现》之《秋风娃娃》(设计意图:把学生的主题丛书阅读和课本结合起来,提升阅读空间。)二、听听,秋的声音师:秋天不仅有秋雨、秋风,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仔细聆听。(播放录音)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动听吗?师: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交流想象)。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设计意图: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三、读读,秋的声音(一)初读,整体感知。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3、找出诗中的叠词,画上“__________”。4、找找诗中带拟人化的诗句,画上“~~~~~~~~~”。(二)品读,展开想象。1、你最喜欢哪种声音?2、指名读文中相关诗句。3、让我们一起听听这秋的声音。4、演读这一节。5、展开想象诗中意境。6、依法学习其它小节。7、小结:秋的声音在飘落的黄叶里,在蟋蟀的歌韵里,在小花上,在绽开的谷粒里。(三)美读,加深感悟。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让我们在这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首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品,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四、写写,秋的声音。1、这首现代诗中的秋天美不美,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叠词、拟人化诗句)2、现在让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编一首新的《听听,秋的声音》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秋的声音,请大家先听听!3、小提示:(1)可以仿照诗歌中第一、二节或第五节写诗(2)可以是个人自由创作诗,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形式集体创作。4、展示创作。(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五、拓展主题丛书中《豆叶上,一只蝈蝈在叫》。(设计意图:从主题丛书到课本再到丛书,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