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及预防对策的调查与思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与思考邱陶丰论文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也乘隙渗透到青少年思想中去,使那些抵抗力不强的青少年逐渐沾染上了各种各样的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能否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环境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及措施三方面,谈谈笔者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的一些对策与思考。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环境影响对策思考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们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国家明天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力度,分析、研究并不断提出得力措施。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1、团伙化。青少年由于年龄小、思想不成熟等特点,他们会觉得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青少年团伙斗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那些经常违反纪律、无心向学的学生纠合而成的团伙斗殴。二是一些带黑社会性质的帮派为了扩大势力,通过引诱、拉拢、强迫等手段同化而成的团伙斗殴。2、低龄化。即不满14岁的青少年犯罪人数在逐年增多,而且大都是辍学的青少年。3、偶发性、暴力化。现阶段青少年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较慢,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冲动走向极端,他们犯罪手段恶劣,带有一定程度的疯狂性。4、另外,青少年参与毒品犯罪日益严重;女性未成年人犯第1页共6页罪的数量逐渐增加。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环境影响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人们品德、性格培养的场所。青少年学习社会规范、了解社会文化、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很多是在家长的教育下逐步形成的。来自家庭的不良因素主要有:父母过分溺爱,使其从小就形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或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出了问题,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而往往是棍棒相加;或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而浪迹社会;或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由于家庭教育功能丧失,子女得不到父母及时悉心的管教,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终由小错走向大错直到违法犯罪。2、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青少年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有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校教学思路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但仍有学校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有的教师对待学习差的学生态度粗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于是,一些差生索性破罐子破摔,他们或在校内惹事生非;或辍学在社会上游荡,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时,就容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2)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不够青春期是一个人性格、行为习惯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但一些学校放弃了对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性道德的教育,教师讲课时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使得一些学生丧失了从正当渠道接受教育的机会,而社会上不良的性信息与性观念则趁虚而入。(3)法制宣传教育不够法制课是学校的必修课,但一些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开展,或开展不到位,使一些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不知道什么行为是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第2页共6页而不能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但一些不良文化也乘隙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社会上的腐朽生活方式、坑蒙拐骗以及周边的网吧,酒吧等场所,这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消极影响。抵制能力低的青少年,一旦受这些不良文化影响,便会无心向学而导致堕落。总之,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主客观因素,对症下药,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及措施古语说得好:“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一个人只有加强品德修养,注意防微杜渐,才能健康成长。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从学校管理上来说,...